吾誰與歸 作品

第四百七十二章 朕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





理由非常非常充分,民不務本,田有荒蕪,這可是頭等大事,必須要處置,所以關上了這個自由兌換船引的窗口。





壞!壞!壞!





在聖旨頒佈的一瞬間,整個燕興樓交易行的船舶票證應聲而漲,價格一再上揚,從最開始的七銀向著十銀躥升,一艘三桅船可以用十年時間,甚至是更久,而船舶票證五銀時,兩年半可以回本,即便是算上九成五的回航率,十銀一張,也是翻倍大賺的買賣,船舶票證也是交易行最堅挺的票證。





一萬畝田折船引一張的口子關閉之後,整個大明的船隻就沒有可以自由獲得船引的地方了!加入五大遠洋商行,就要接受商行的安排。





大明對船引堪合管理極為嚴格,關閉了這個口子之後,大明的船引就只能從五大遠洋商行獲取了,沒有船引堪合就等於海寇,被查到就是罰沒貨物,羈押,流放,甚至是擊殺的下場。





西土城的姚長貞,聽到了這個傳聞還不信,再讓兒子姚光啟去打聽,才確定了這個情況的真實性,他猛地拍桌而起,驚恐無比的說道:“陛下這是要做什麼?是要把我們踹下船嗎?快去請王公!林大師!”





王公是前刑部尚書王之誥,王之誥的王夢麟做狀師的同時在準備下一次的科舉,是簡在帝心的人物,而王之誥和張居正是兒女親家,消息極為靈通,都在西土城住著,所以姚長貞和王之誥家裡保持著較為親密的關係。





林輔成就是姚長貞口中的林大師,林大師最近可謂是炙手可熱,詩社都在約稿,請他去宣講,但林大師則是什麼活兒都不接,什麼地方也不去,只寫《逍遙逸聞》,林輔成的詩社是姚長貞以友情價租給他的,所以姚長貞請他林輔成,他不得不去。





林輔成和王之誥很快就到了,姚長貞、姚長興、姚光啟、王之誥、王夢麟、林輔成齊聚一堂。





“照我看啊,陛下怕是覺得這錢來得太慢了,打算學那永樂舊事,完全的官船官貿。”林輔成了解清楚了事情的詳情後,面色不善的說道,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大明的海貿正在失去自由。





永樂年間的官船官貿,鄭和下西洋,撐起了五次北伐、撐起了營造北衙京師、撐起了奴兒干都司的官道驛路、撐起了永樂大典,顯然,大明皇帝這是要行使朝廷完全官船官貿的自由了。





這一刻,在場的所有人想起了朝廷禁海的恐怖,完全開海不過十年,只有一個月港市舶司開海,不過十五年時間!





大明朝廷這是打算吃獨食啊!





“王公以為呢?”所有人看向了王之誥,王之誥是荊州府人,和張居正是同鄉,還是兒女親家,朝廷此舉究竟何意,就得依靠這位知情人士透露了。





王之誥搖頭說道:“你們還不知道元輔嗎?他要做什麼會跟我說?我也不太清楚,沒有聽元輔提及過,但我知道一件事,去年讓朝廷顏面掃地的大事,國債、綏遠馳道和礦業的票證,是朝廷、陛下向民間的借債。”





“自萬曆元年新政伊始,朝廷財用日盈至今,連邊方的軍兵都在六冊一賬,實物給餉之下,吃上了飽飯,朝廷向民間的這次借債,可謂是顏面盡失,陛下穿青衣尚節儉,朝廷財用仍有不足,錢不夠是朝廷現在必然面臨的問題。”





“諸位,臥馬崗可是有個金山、銀山、銅山、煤山。”





朝廷想要煤炭、金銀銅鐵,但是缺錢去修路開礦,不得不向民間拆借這事,可是去年年末,頭等大事。





朝廷不是沒錢,是錢不夠用,這是一個確認的事實。





“壞了!壞了!這次徹底壞了。”林輔成立刻站起了身來,神情極為激動的大聲說道:“陛下這是窮急眼了!”





皇帝的節(lin)儉(se)天下人人皆知,這張居正還在呢,朝廷就又缺錢了,把主意打到海貿之事上,再合理不過了!





海貿的自由正在消失!





西土城的遮奢戶最先發力,而後是南衙海商們開始發力,如果不能從市舶司直接兌換船引,就必須依託於五大隸屬於市舶司的商行,而這些商行只能算是半官辦,想要得到船引的代價陡然升高。





很快,一大堆的奏疏出現在了朱翊鈞的御案之前,內容大同小異,阻止皇帝陛下開歷史倒車,回到禁海的年代,這個田畝換船引的辦法,不僅要辦,而且要在五個腹地市舶司進行推而廣之,不僅僅松江府要有政策,密州、寧波、月港、廣州電白市舶司,都要有相同的政策!





朱翊鈞看著面前的奏疏沉默了許久,張居正辦事的風格,是極為嚴肅的,而王崇古辦事的風格,主打一個坑蒙拐騙,把人耍的團團轉,朱翊鈞不由得想起了當初王崇古給科道言官下套,讓他們跑到皇極門伏闕的舊事來。





這是王崇古的風格,他沒有張居正那種偶像負擔,作為奸臣的王崇古,做事不奸詐,怎麼能當得起奸臣二字呢?





這一次以退為進,朝廷推廣還田法,在悄無聲息之間開始了,而且是主動請求,還動用了能動用的關係,想方設法的勸阻皇帝。





朱翊鈞順應民意,硃批了這些奏疏,但還是一副‘你們害苦了朕’模樣,再三強調農桑為國之根本,古先聖王,莫不以勸農為首務,黃金、珠、玉,飢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詞訟繁興商貿繁盛,則農務多廢,責令有司,不得田野荒闢。





這番話是很合理的,大明皇帝親事農桑,帶著寶岐司育種育苗,瞭解墾荒種田之苦,不是秘密,這可是張居正的罪孽之一,陛下那是天生貴人,哪有為了教育這麼欺負皇帝的?





這一輪的以退為進,效果極好。





這是一套組合拳,即便是等到勢要豪右裡面的明白人,清楚了朝廷的目的到底是什麼,也無力迴天,分化已經完成,這就是王崇古這招以退為進最陰險的地方,分化了鄉賢縉紳、勢要豪右。





本來朝廷動田制,是引動天下沸反的事兒,但現在就有了不同的聲音,而且也形成了政治正確,關了田畝換船引的窗口,等於海貿不自由的這個政治正確。





朝廷的明公們,對《還田疏》仍然抱有最大的謹慎,多數都是抱著試試看,一旦造成了惡劣影響立刻叫停的想法,試著去慢慢推行。





萬曆十年正月十五上元節,京師熱鬧無比,街道兩旁,張燈結綵,紅色的燈籠高高掛起,隨風輕輕搖曳,街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而一輛車駕從通州而來,從朝陽門入京,下榻會同館驛。





大明應天巡撫潘季馴,回京述職後,將前往綏遠治理黃河。





(本章完)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