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文曲 作品

第545章 三股勁擰一股繩

“想啊!我想在城裡的15所學校各上一個小工廠,現在才有3個,就是木器廠、印刷廠、汽車修理廠。我要把校辦公司辦成實踐基地,成熟一個項目,給學校輸送一個。前一段有人來找我要建一個人造肉加工廠,是用黃豆擠壓而成,我正準備把木器廠搬到八中去,把汽修廠挪到九中去,在這建人造肉廠。要是上那個紙袋紙箱廠,我可以把印刷廠挪到一中去,這就有6個廠了,5年就能實現城區學校都有校辦工廠了。”

“為什麼非得在這試驗後再辦廠呢?學校直接辦不行嗎?”

“那些校長都怕賠錢,也沒本錢,我這的本錢也是靠他們的學雜費週轉的。不是硬要,是給他們桌椅、作業本,幫他們維修校舍掙的。我掙錢,他們省錢,就成全了這個公司。”

雲鵬發現他挺有想法的,便問他說:“你這個招還真行,那農村學校咋辦呢?那可是大頭啊!都是泥草房,民辦教師又多,你有啥招讓他們也能創收呢?”

艾青山說:“農村學校都有校田地,比城裡收入穩定,但是收入都少,靠勤工儉學改變校舍面貌得猴年馬月。有一招不知能不能推行得了?”

“您說說看!”

“縣裡拿出一筆獎勵基金,改建一棟磚瓦房就給他們三分之的獎勵,公社和大隊拿出三分之一的錢,生產隊社員捐獻三分之一的錢,三股勁擰成一股繩。誰幹得好就給誰撥民辦教師轉正名額,教育局就給他們撥桌椅,縣裡就提拔那裡的大隊書記和教育助理,就表彰那裡的公社領導。”

雲鵬聯想到了集體戶建設,因為國家給建房費,公社都在爭搶,寧可多給配套設施,給地、給牲畜,是因為這項工作既評先創優,又能改變農村面貌,還能增加勞動力和帶動農村文化。現在,不建集體戶了,今年又沒知青下鄉,若能把集體戶建設的熱潮移植到校舍建設上,會掀起一個全黨全民重視教育的高潮嗎?

他算了一筆賬:一個公社一年建一個學校,全縣就會建29個;一個大隊小學7棟房,一棟房兩教室是6間房,42間磚瓦房需4萬2000元;縣裡拿1/3是1萬4000元,29個是40萬多一點;新建了8個縣直企業,一個企業拿出5萬元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