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文曲 作品

第645章 植樹推出草繩機

雲鵬之所以敢報1000臺,是他想到了沿東遼河的9個公社有110個大隊880個生產隊,其中有500個生產隊種水稻,如果一個生產隊上一臺草繩機的話,當柴禾燒的稻草就成商品了。那草繩是水利局的防洪必備物資,一捆30斤的草繩價值3元錢,到供銷社去買是4元錢。如果一臺機器一天能生產10捆的話,就能賣30元,也就用1000斤稻草,半年就能掙回機器錢。如果全年生產的話,是一筆不小的收入。至於多訂的500臺,他想到了向對岸的生產隊銷售,用利潤去降低本縣生產隊的購機成本。

禹海沒有考慮得這麼複雜,他回到辦公室便聯繫省重工廳的朋友,詢問起草繩機的價格來了。得到的結果是半自動草繩機是60年代生產自救時的產品,已經被大型草繩、草袋機代替了。

第二天,樣機出來了,為了生產安全起見,整個機器被薄鐵皮包裹起來了。有2米長,呈品字形,最寬處有3米,其中有30公分是用鐵筋焊制的卷繩器,上下壓了60公分的鐵環,並且有兩個,可以替換。機器高1.5米,進秸口有碗囗粗,呈喇叭型,稻秸只要插進去,會被勻速吸入,使稻草象紡線一樣連綿不斷地進入機箱,只要將先吐出來的草繩子在捲筒中繞上兩圈,便自行纏繞了。

最讓雲鵬驚異的是這個機器不用馬達,是操做者用腳踏轉的。一卷纏滿可以卸下捲筒取草繩捆,同時把另一個捲筒安上。一卷是60米,一稱是30斤。編上一卷也就半個小時。

禹海讓馬品一拆開機板,發現裡面除了絲槓就是齒輪,大小有20多個。便說:“你一個齒輪賣100元啊?加工一個也就20元。”

馬品一說:“問題是我會設計加工啊!實話告訴你吧!這是60年的產品。它的原理就是把腿力轉化為手搓力,通過齒輪比達到省力的目的,我對這個設計很欣賞,就淘弄到了圖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