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文曲 作品

第646章 還是維嘉思路活

雲鵬離開播種機廠便去了水利倉庫暗訪了,發現他們的草繩子因為兩年乾旱沒水災,放到露天處都發黴了,不由心中暗喜,便去找柳維嘉了。

1979年的清明是4月6日農曆三月初九,這種情況,只有閨年才會遇到,這一年有兩個立春,俗話說,年內逢雙春,風調雨也順。柳維嘉正在農科院種麥子,那20垧地如願以償地都歸到了她的婦女代耕隊手裡,代耕隊增加到了60人,並有了機耕組。她的代耕隊解放了各研究所的專家和技術員,都到各公社去建育種基地,幫助生產隊掙錢去了。

雲鵬跟她說了草繩機的事,讓他給水利局下令收購草繩更換儲備。柳維嘉說:“既然草繩子堆放會黴變,我讓他們儲存不也是浪費嗎?你計劃上500臺機器,一天就能生產出1萬5000稇來,我等於有了儲備庫,還收它幹啥?你就不會想想其他的銷路?你那瓦運輸時就不怕損壞嗎?你忘了咱們上小學時,冬天給小樹纏草繩了嗎?你別隻想著內銷,讓申廣輝去外銷,我可以讓水利局訂購一些幫你解決推銷機器的難題,要想讓這個項目有生命力,你得搞好市場調查。”

雲鵬被柳維嘉說紅了臉,回去算細賬了:500臺機器如果全年生產的話,就按一天生產10卷,一年也能生產180萬卷,需要1億斤稻草;3萬垧水田能產2億4000萬斤稻子,幹稻秸重量和稻米的重量一般重,造紙廠用了1億斤,稻草還夠用;180萬卷能賣520萬元,一個生產隊能掙1萬多元,這個效益太可觀了,哪怕生產半年也能增加日值兩毛錢;栽100萬棵樹,每棵樹苗纏10米草繩,需要16萬捆,全地區8個縣區,應該是320萬棵植樹任務,需要51萬捆,全省60個縣市區,需要240萬捆;他眼前一亮,馬上去找石書記了。

石書記聽後說:“是個好事!省裡不是有植樹補貼嗎?我帶柳維嘉和你還有楊局長去找林業廳長,他要同意用咱們的草繩子,這事就成了。”

林業廳長和石亞輝原來都是農業廳的,很熟,他說:“我一共1200萬植樹補貼,已經下發了一半,餘下的要在秋季驗收時發放,那纏樹得在入冬前,恐怕得有一半死掉了,看看你們的運氣吧!我只能訂下120萬捆,其餘的你們想辦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