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文曲 作品

第671章 亡羊補牢做預案

隨著縣政府部門的增多,各公社的站辦所也增加了。1974年時除了戰區公社外,一般公社只有農業站、農機站、廣播站、郵電所、農電所、信用所、供銷社、糧庫、五七辦等9個站辦所。到了1979年,增加到了15個站所、3個辦,增加了一倍,被稱為七站八所。

七站是農業站、農機站、林業站、畜牧站、廣播站、文化站、客運站,八所是郵電所、農電所、信用所、派出所、水利所、工商所、財稅所、獸醫所,三辦是五七辦、計生辦、社企辦。

這18個站辦所最少的3個人,最多的10多個人。這些站辦所雖然增進了公社的職能,但是也增加了財政的支出,全縣新增了1500多個財政開支的人,新增財政支出七八十萬。

二十家子共有知青620人,除去上海知青216人,還有404人,其中新下鄉的達150人,還有254人是下鄉超過兩年的公主鎮知青。上海知青留下的崗位只有120多個,有許多崗位都是領導和技術崗位,不是其他知青能勝任的,並且有許多公社幹部的子女都在排號等待著。

雲鵬感到如果再安排知青佔據這些崗位不僅供不應求,而且一旦知青都返城,會二次出現目前的危機,還會挫傷公社幹部及大隊幹部的積極性。不如拿出磚廠、沙場、釆石場、石灰窯、粗水廠的勞動崗位讓他們自願選擇。把站辦所的崗位交給公社新班子去安排,以增強新班子的凝聚力。

想到這些,他做出了有所為和有所不為的決定。有所為即在此坐陣,和五七辦研究一旦知青返城的安排預案;有所不為是讓三個公社班子成員去開兩會進行選舉,把穩定知青情緒的工作也交給他們去做,出現問題給他們站腳助威,不出問題任他們去做。

進入1979年,雲鵬有一種感受,形勢在不斷變化,人們的思想也在不斷地解放,只要是涉及到百姓利益的問題,下面有風,上面就有雨,可謂政通人和。就連老天也來助陣,風調雨順。基於此,他對知青返城問題是寧可信其有,也不信其無,他分管知青工作,不能等閒視之。彭曉東想得再周到也有弊病,切不說給二十家子農工商發展帶來了亂局,就是到了上海也會給市政府造成壓力。公主鎮只是一個縣城,就將有萬人返城,上海可是直轄市,少說也有幾十萬人回去,得多少企業才能安置他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