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六章 名歸、飭法(一)

    那裡的門便靜靜關上。

    葉永甲看那人身形不高,生得方正,眉毛淡而平,目光隨和,鼻樑稍高些,嘴唇薄,一眼望去,面孔倒不甚似人,活像只羊。

    “敢問公是要去哪上任?”葉永甲搭話道。

    那人見他迎面而來,笑著回應道:“鄙人姓陳,名同袍,表字共胄,要赴汝寧當官,閣下……”

    “在下喚作葉永甲,公喚我廷龍便是。”

    寇中在旁看著,覺得他倆倒極為投機。

    “哦,廷龍年歲幾何?”

    “今年二十一歲了。”

    陳同袍一摸頭,隨之抬頭看了看天氣,“那我倒稱你為賢弟嘍。”他說道。

    “我看著這外面有點微雨,”陳同袍和善地道,“你我……還有那奴才到屋裡避避可好?”

    葉永甲一點頭,陳同袍便拍了下掌:“那就請!”

    葉、寇二人一進門,試著熱風撲面,裡面生了爐子。有三五個奴才圍在爐子邊,看見主子歸來,忙紛紛讓避,退到牆根。

    “賢弟不是要去陳州嗎?”陳同袍平淡地問。

    “沒錯,任了一個通判。”葉永甲一一答道。

    “看來賢弟沒當過多久的官啊。你可知陳州的知府是何人?”

    “誰?”葉永甲看著他的眼睛。

    “盧德光。他曾任過禮部侍郎,有幸見過幾面。”

    葉永甲的目光略顯遊移。

    “看來賢弟和他還頗有瓜葛。”陳同袍沉穩地笑道。

    葉永甲稍感吃驚,將眼神一收,“往事而已。”

    “明白。”陳同袍再不追問,仍顧自道:“這知府為人處世,人雖都道他迂腐,實則屢有籌畫,甚至計謀深遠;你見他因觸怒柳黨,外任陳州,看似遠離朝政,然而隔京師絕遠,定得……”

    陳同袍忽將眼四下一睃,沉默半晌,遂輕輕一笑:“這地方離陳州近得很,兵也都是那裡派的;你明日約莫就到了,只不過凡事要小心。”他拍了拍葉永甲的肩。

    看著這位言語平和的陳同袍,葉永甲在他身上甚至看不到一絲急迫及多餘的情感,收得恰到好處;那句意味深長的話,或是提醒,更給他增添了深不可測的感覺。此人的城府莫有比擬,貌似所有表露的喜怒都成了他別有用心的工具。

    老實說,葉永甲厭惡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