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六章 名歸、飭法(二)

    葉永甲將碗輕輕一放,“下屬沒事了。”他站起身,“可以走了?”

    “走吧……走吧。”盧德光點了下頭。

    葉永甲便轉身出了議事房,朝大堂那邊走了。

    “看來他對您也心存芥蒂。”黎用給盧德光倒著茶,說道。

    “現在收攬人心之際,正好用他來對付袁倫;此後,註定不能留他。”盧德光仰臉看著黎用道。

    隨著時間一長,葉永甲和他見得久了,自然沒了那種表露在外的隔閡,但卻非一筆勾銷,而是深藏於心。這中間過了三月有餘,葉永甲也去了幾趟都督廳,對袁倫此人亦別有看法。他字維宗,原從柳鎮年鎮撫廣西,盧德光外放陳州後,朝廷特遣他為都督,大約是柳鎮年安插的眼線。但除此之外,袁維宗還有自己的宏圖遠志,手握著軍事大權還不夠,還覬覦盧德光那份政治大權。儘管野心蓬勃,也未免有些好高騖遠。

    不知不覺至了農忙之期,因報上來的產糧甚為不足,盧德光當即提議道:“古時官員皆農時勸農,今失了傳統,甚為可惜,我寫一篇勸農文,你我去田裡走一趟何如?”眾官都頷首稱是,盧德光便當堂要了紙筆。寫畢,先派幾個衙裡的吏員知會百姓,自己備上好酒,帶著葉永甲等去鄉里勸農。

    眾農人都聚在田間地頭,見知府一來,皆歡呼載道。盧德光笑呵著,拿了那篇勸農文,跳到地裡,給眾百姓大聲宣講。葉永甲聽他寫的文既不用典,又通俗可聽,眾農人都十分明白。

    盧德光脫了官袍,在水渠坑裡走著,但凡見哪家地耕得多,便喚葉永甲抬壺酒,送與其人。將酒都送罷,他復與眾官察河渠之勢,有需浚通的,即令開工,若還需水車之地,則吩咐撥給戶房銀子,請人造設。

    葉永甲看他那滿面的笑,與初見自己時那虛心的笑迥然不同,總帶有一絲正氣。可他卻是那樣一個收受髒財、落井下石的投機小人。這或許在葉永甲心裡,不過是良心的少許復發罷了。

    盧德光從田地裡爬上來,葉永甲扶了一把,給他遞了官袍。盧德光方要穿上,忽見幾個百姓拼命地從田間跑來,氣喘吁吁,那些農夫面面廝覷,不知在畏怕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