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十五章 二擢、三逢(二)

    這地方真是令他感到熟悉,卻又一無所知。他都忘了自從離開那之後,都過去多少年了。他本想著找個身邊的人問問,可剛轉過身,才幡然醒悟,便笑著一拍額頭,他的身旁已沒有什麼故人了。

    這樣想還倒添了幾分輕鬆,他只需管好自己就行,除此別無記掛。

    朝廷給他派了幾個軍丁,叫他們於路護送南京知府‘葉大人’;幾人便乘上馬,葉永甲走在最前頭,信步走出淮寧城。因無人民挽留,才走得十分輕便,很快離開了陳州。他遠遠看不見了這片舊土,但也不帶任何心情上的波動。

    他在路上走著,忽想起應問問南京的情形,便閒來叫一位官軍道:“你可知南京此地有個萬惠之老爺?”

    “他可是當地的郡王,我們哥幾個自然聽說過。”

    “他近來還在南京?”葉永甲問。

    “可不,他在那當了十來年的王爺,這地位真是雷打不動。”說罷,那軍丁又湊前來低聲道:“您以為朝廷給您封了個多大官似的,實則在那全由萬王爺擺佈。若待他稍有不當,被萬和順記恨上,丟命都算小事。”

    葉永甲見他說的夠深了,便不再追問,轉而說:“你可知南京有位名叫衛懷的……”

    “你說他啊!”軍兵一心急,忘了葉永甲還未說完,一瞅他的臉色,忙賠不是:“大人……”

    “無事。你既然認得,就說下去吧。”葉永甲笑道。

    “這衛懷可是馳名江淮的大人物,他如今搞得那個廣思壇,真是壯大!”

    葉永甲幾年未出陳州,對這類世事不太明白了:“廣思壇?”

    “就是一個講學的地兒,這衛先生在此招集門生、交結文人,聽說那裡門庭若市,不過我們幾個也沒見過。”他又說,“因他手底下文人雅士眾多,他們便喚衛先生為‘盟主’;可也真不愧這個稱呼,他一說話,真乃一呼百應。”

    葉永甲頗為一驚,昔日在濟南落魄的衛先生竟搖身一變,成了什麼‘盟主’;想起自己曾和他說過“我若任職上了南京,這改革之事就有盼頭”的話,不免自嘲地一聲苦笑。

    他們走了多長時間,連葉永甲都不知道。途中倒是因天氣不好歇了許多天,俄延至今日,恐怕已行過一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