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島 作品

第56章

    這篇記錄中有一處寫道,“崇寧元年(1102年)因避哲宗泰陵諱,改詠泰縣為詠福縣。”所以只能是第二個可能了。也不知道是摘自哪個朝代哪一版。

    不過這麼一看,有可能網站中的記錄的題目一直是這個風格,由此或許可以猜測或者認為,之前讀的清《詠泰縣誌》並不是清代版的《詠泰縣誌》,也不是摘錄,而是從更新的版本中摘錄出來的清代發生的事件。

    如果這樣的話,運河島其實自始至終都沒有讀到過清乾隆時期的《詠泰縣誌》。

    現在想來,似乎之前也有端倪,因為那清代篇的記載的最後一條是發生在宣統年間的。之前運河島沒覺得可疑,是因為他對編寫過程存在誤解。他下意識的以為,一本縣誌是動態更新的,開個頭之後就放好,有大事發生了後人就填上去。然而情況並非如此,這一點可以從新版本的縣誌中沒有任何1988年或者以後的記錄這個現象中得出。

    運河島整體的思維方式太受時代影響了,無論是網絡小說,公眾號,和新聞,還是社交媒體,視頻平臺,和各種軟件,都是動態更新的,結果他竟以為一本寫於古代的縣誌是不斷更新的。

    真是時代的侷限性。

    這話用在現代人身上也合適。

    ……

    再次略過多條各種各樣的記錄,包括但不限於地熱養鰻,土地肥力,電力工業,以及賦稅,運河島看到了新時代篇的《詠泰縣誌》。這一篇和清代的縣誌類似,以時間順序記錄了大量事件。這一篇的記錄和之前的比起來簡直詳實無比,一年中就有數條記錄,事件發生的時間精確到日,而不是月。記錄始於1949年10月1日,截止於1987年12月。記錄中沒有找到新版縣誌的編寫時間。

    下一篇是民國時期的記錄,從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開始,到民國38年(1949年)10月結束。也是主要記載了發生的事件,精確到具體日期。信息量太大,只能和現代篇的記錄一樣快速掃過。根據記錄,民國6年(1917年)時,“王紹沂應縣知事董秉清聘請,負責總zuan《詠泰縣誌》,於民國19年脫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