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島 作品

方形的蛋會有方形的蛋黃嗎(一)

然而蛋黃和蛋清大致上的分離並非難事,比如用飲料瓶子吸起蛋黃,或者讓整個蛋通過細縫從而使蛋清流走剩下蛋黃,因此很難說蛋清能確保蛋黃不會發生什麼形狀改變。

另外,通過劇烈晃動可以導致雞蛋散黃,因此蛋黃並不是因為有了蛋清存在就不會改變形狀了。

最開始我是這樣考慮的:

如果把蛋在蛋殼內的部分(包括緊貼著蛋殼的那層膜)看做一個裝滿水的氣球,那麼蛋黃大概可以看做一個處於那個那個水氣球中的另一個注水氣球。蛋殼變成方形大概相當於整個水氣球被放入了一個恰好可以容納它的方形容器之中。

從上往下放入的過程中,這個水氣球的下半部分是慢慢變成方形的,從先接觸到底邊的部分出現平面開始。如果中途停下來並把水球向上提,原先方形的底部又會開始重新變成圓形了。

所以說變成方形是因為有容器的壓迫。而因為蛋黃僅僅是整個蛋的一部分,在一個恰好能裝下整個蛋的容器裡,蛋黃是沒法在六個方向上都受到容器壓迫的,因此不會是方形。

然而稍想一下發現這裡有邏輯漏洞:

蛋清和蛋黃的成分是不同的,因此密度和粘性還有一些其他性質應該都有區別,因此整個雞蛋和其中的蛋黃不能直接簡化為一大一小兩個水球。

不能直接將外部的水球和內部的水球類比,因為外部的水球外面沒有水,而內部的水球外面有水,它們處在不同的環境中。

接下來誕生了第二個想法:

只要弄清楚蛋黃和蛋白之間的膜有多少彈性,再考慮一下蛋黃和蛋白被壓縮時的體積變化就能大致判斷一下了。

相同體積時,球體的表面積是比長方體小的。如果這層膜缺乏彈性而蛋黃又不會輕易壓縮,那蛋黃就不能變成方形,因為膜的面積會不夠。

然而這個想法被推翻得更快。

生雞蛋被打進盤子裡時不是一定會散黃,而那時整個雞蛋連帶著蛋黃都是相當扁平的。同體積下橢球的表面積是比球的表面積大的,可以算是“越扁越大”。這樣看來,蛋黃和蛋清之間的膜的彈性以及蛋黃自身的性質是可以允許蛋黃變成相當扁平的橢球形的,因此變成正方體也不會遇到表面積方面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