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鴻爪ad 作品

第110章 仁慈的嘉靖

    當接受世界沒有“一以貫之”之法後,嘉靖的世界一下子變得清澈了。

    在雜家看來,萬物各有其理,其理不必相通。因此,每個理論、學派都有其適用的場景與前提。簡言之,就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正因為“萬物各有其理,其理不必相通”,那麼就有必要兼容綜合百家之長,不能侷限於一家一姓之學說故事。

    破除了普適萬物的絕對“仁義”,嘉靖心情通透多了。

    古往今來,迷信儒學的君主多,批判儒學的少,在批判的基礎上,找到新的學問的君王更少了。彷彿一瞬間,嘉靖能感到自己達到了聖王的境界,至少在思想上達到了。雖然自己是依賴考古找到的舊學問。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雜家雖老,其命維新。朕雖老,其命亦維新。

    有了這些思路,嘉靖開始對各個學說的思想劃定邊界,特別是對儒學。避免什麼分析決策,都得受到儒學評判的干擾。

    “呂芳,秦翰林那邊什麼情況?”嘉靖一開心說話也隨意很多。

    “回主子,秦翰林好像瘋了。據他妻子敘述,翻譯萬馬先生書籍後回家就精神不正常了,說些離經叛道的話。今天上午陳洪去宣旨,意外發現其確實在書房默寫很多離經叛道的東西,但不巧在人在今天已經完全瘋掉了。只能押在昭獄,暫時關著了”呂芳有些半是遺憾,半是關懷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