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鴻爪ad 作品

第四百六十九章:語言、思維與文明

“表義語言要特別注意內涵的流變,很多時候字詞還是那個字詞,但內涵早已滄海桑田,最好的例子就是空穴來風。意義的扭曲可能使得表義文字千年的文明積累毀於一旦,必須要找到固定字義的方法。否則字義的遊走,必然使得文明斷層。字都是那些字,但準確的含義卻沒人能夠理解了”

“表音語言要特別注意發音的流變,很多時候字詞還是那個字詞,但發音早就改頭換面了。發音的扭曲同樣可能使得表音文字千年的文明積累毀於一旦。因為具體的內涵是藉助某個語音或者連貫的語音關係說出來的,一旦變了,又沒有記錄則再難識別過去的準確含義。表音文字必須要找到固定每個發音的方法,否則文明斷層同樣不可避免。”

好在最近,藉助沈大家的幫忙,徐有知講佛郎機語、羅馬語等拆解發現,其最小的獨立音標大約有45個。靠著這45個獨立音標的組合就能發出幾乎所有的泰西語音。

同樣,藉著研究泰西語言的經歷,徐有知完善了漢語的音標系統,並在高翰文的建議下搭配聲調更為完整。屝

至此,表音與表義雖然互為表裡,但直到音標完善,漢語的語言系統才得以完善。同時兩者也不完全區隔,因為漢語裡也有形聲字這種表音系統。只是表音規則並不統一。

但與表音文字能夠將發音拆解為單一音標從而固定發音流變,保持文明積累不同。漢字字形的拆解更為困難。特別是形聲字、會意字、象形字等規律,導致漢字在字形上很難被拆分為統一的獨立要素,並無法通過獨立要素鎖定漢字的字義。徐有知還不得不額外做了漢語語法的補充,不同的語法。句讀同樣會影響語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