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 作品

第一百九十二章玉璽風采

基本上任何一個人,只要能把傳國玉璽送給大宋。

以當今天子之慷慨,封侯絕對不在話下,甚至直接封開國郡公都未嘗沒有可能。

不過,不論是開國縣侯還是開國郡公,這個家族都已經註定了錦衣玉食,富貴太平。

只要他們沒瘋狂到幾個驟富的新貴,就去謀劃著造反,推翻大宋社稷,那他們就能一路朝著柴家的地位靠攏過去。

作為大宋勳貴,開國縣侯,開國郡公,那都是有著極為特殊地位的。

每年的大朝會他們都有資格列席,國家舉行慶典,皇帝壽宴,他們也有資格參與。

軍功封侯還要擔心功高蓋主,他們這完全沒有一點危險性。

可謂是實實在在的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

很顯然,聰明人都能夠做出正確的抉擇。

大宋能夠重新找回傳國玉璽,完全配得上天命所歸,正統所在的美譽。

這一切都有強大的國家實力為支撐。

對這塊傳國玉璽,趙桓十分期待。

這應該是自己帶給諸夏神器最大的改變了。

哪怕大宋覆滅,千載之後,諸夏還將擁有這方傳國神器。

歷史上傳國玉璽消失,最大的磨難應該是出自元朝。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世祖忽必烈殂。“傳國玉璽”忽現於大都,叫賣於市,為權相伯顏命人購得。

隨後伯顏將蒙元收繳各國之歷代印璽統統磨平,分發給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

歷史上蒙元滅國極多,各國的印璽統統被磨平,傳國玉璽有極大的可能在這一次磨難中被摧毀了本來文字。

明初洪武年間,元廷棄中原而走漠北,繼續馳騁於萬里北疆。朱元璋遣徐達入漠北,窮追猛打遠遁之殘元勢力,其主要目的便是索取傳國玉璽,但最終都無功而返。

如今趙桓君臨萬國,傳國玉璽顯然還沒有遭受慘烈磨難。

諸夏神器的命運發生了重要偏差。

而在國家高層在召開廷議之時,西部的馳道上,三百鐵騎正策馬急行,一路八百里加急向著中原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