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大人 作品

雞樅菌 形如雞腿,無論炒、炸、煎、拌……

宋墨玉沒有在原主的記憶裡找到關於“食療”的概念。就不知道是原主不愛讀書的緣故,還是食療僅限於統治貴族階層的緣故了。

 

而在她說出“食療”這個詞時,宋之衡一臉茫然,顯然也沒有聽說過這個詞:“什麼意思?”

 

宋墨玉家裡的酒樓祖上就開始做藥膳,只是到了宋墨玉這一代,國家對這一塊有所限制,慢慢就不做了。

 

好在奶奶還是把藥膳的相關知識都教給了宋墨玉。奶奶還帶著宋墨玉看了古今不少講飲食的書籍。

 

其中奶奶最喜歡的一本書是宋朝林洪的《山家清供》。裡面都是山野人家做的一些清淡田蔬,涉及菜、湯、羹、餅、飯、糕點等多種品類,注重食物與藥理的和諧共生。

 

當年他們老宋家的藥膳,幾乎有一半都是復刻了《山家清供》裡的美食。例如什麼青精飯、槐葉淘、蓮房魚包、山家三脆、神仙富貴餅一類。只是這裡不是宋墨玉所知的任何一個朝代,想來也沒有這本書的存在。

 

宋墨玉想了想,把《醫學衷中參西錄》裡的一句話背了出來:“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療病,並可充飢;不但充飢,更可適口,用之對症,病自漸愈,即不對症,亦無他患。這就是食療。用你聽得懂的話呢就是靠吃飯把咱孃的身體一步步養好。”

 

宋之衡不愛讀書,但對文縐縐說話的人有幾分崇拜。

 

雖然他沒聽懂,但他看宋墨玉的眼神裡已然多了幾分震驚:“姐,你怎麼突然懂這麼多了。你說的都是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了。你不是愛吃糖葫蘆嗎?做糖葫蘆的原料是山楂。如若吃多了積食,就可以吃些山楂緩解。因為我們吃的很多食物不僅可以飽腹,還含有藥性。所以也不能盲目多吃,不然反而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宋墨玉耐心為弟弟解惑,心裡暗想這時代或許並不是沒有中醫食療概念,可能只是還沒向底層人民普及。

 

畢竟底層的老百姓溫飽都成問題,哪裡花的起銀子靠吃食溫養身體。那句話怎麼說的來著,世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

 

宋之衡聽得出神:“娘最討厭吃藥了,她說她都快吃成藥罐子了。可是怕我們擔心,她每次還是一點不剩地喝光。如果靠吃食就能治病,娘一定會很高興的。”

 

姐弟倆正說著話,有人敲了敲門,一個清脆的聲音響起:“墨玉,你在嗎?”

 

宋墨玉循聲看去,發現是原主的好友蘇如霜。

 

蘇如霜約莫十五六歲的年紀,中等個頭,身形清瘦,長著一張招人喜愛的鵝蛋臉。她今天穿著一件襦綠色的抹胸配褐黃色的窄袖長衫,襯得皮膚由裡到外都透著一股暖白色。頭上沒什麼華貴的裝飾,只在一邊簪了一隻流蘇玉簪,顯出她清靈的氣質和優越的家庭條件來。

 

宋墨玉回憶起來,蘇如霜的祖上做過官,後來出了些事後沒落了。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蘇如霜家裡現在經營著鎮上唯一一家書肆,說起來比宋家這個幹屠夫的還富庶些。蘇如霜的兩個哥哥年紀輕輕已經是秀才,一直在宿州的麓山書院研學。

 

原本一個屠夫的女兒一個詩書傳家的女兒,雖然年紀相仿,但兩人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去的。但偏偏蘇如霜就愛和宋墨玉玩。蘇如霜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總會分宋墨玉一份。宋墨玉雖然不愛讀書,但在蘇如霜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也識得不少字,有時候甚至也能說一兩句詩詞和成語。

 

只是原主沉迷上李修文後,一開始還女兒情結,拉著蘇如霜給她出主意。後來她就有些草木皆兵,害怕李修文看上蘇如霜,竟然疏遠了這個好朋友。

 

宋墨玉暗自汗顏,原主怎麼跟中了邪一樣,為了一個李修文無差別針對所有人。此前宋墨玉和蘇如霜已經有一個月的時間沒說過話了。

 

門外蘇如霜手裡提著一個籃子,上面蓋著一塊紅布,站在門口一直沒有進來。

 

直到宋墨玉走過去,拉住蘇如霜的一隻手:“霜霜,好久沒看到你了。”

 

“如霜姐姐。”宋之衡禮貌地喊。

 

“墨玉……”蘇如霜沒想到宋墨玉還會重新親近自己。

 

她連忙把籃子上的紅布揭開:“墨玉,前段時間我隨我娘去我外祖家了。今天回來才聽說你溺水了,你好些了嗎?”籃子裡裝著十多枚雞蛋,又有一些黑皮的雞樅菌。

 

菌中之王啊!宋墨玉眼前一亮。這雞樅菌都是一叢一叢地長,形如雞腿,無論炒、炸、煎、拌都香得能吞舌頭。但只有做湯,才最能吃出它的鮮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