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顏桃下 作品

十二穿[17]

 

“難道真的是天要亡我齊國。”

 

*

 

鍾無豔與齊宣王的紅線,在思央第一次離開齊國王宮的那一刻就已經岌岌可危。

 

答應嫁給姬職的時候,斷的就剩下一條線,直到夜叉國成立的那一刻,他們之間的姻緣線再不復存在。

 

他們兩人的姻緣紅線,上天註定,想要輕易斬斷也不容易,思央當然要把齊宣王這個拖累給甩開,修煉天書是以防狐狸精和齊恆公作祟,至於選擇姬職,一是好掌握,二是隻有同樣是一國之君的人選,才能讓她借勢將那根討人厭的紅線拔除。

 

一切的按照她的期望進行,思央很滿意。

 

七國聚會之後,不對,從這一日起,歷史會改寫。

 

七國改為八國。

 

趙雍在發現沒辦法阻止夜叉國的成立後,比較他話都放出去,當著諸位國君的面,他怎麼能反口,後來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想通,沒再整么蛾子,只是聚會結束十分迅速的離開齊國,趕回趙國。

 

姬職倒是想留下,可在接到一封信之後也命人收拾東西,準備離開,在離去前曾來找思央,思央沒露面,師妹們連大門都沒讓他踏進來。

 

剩下的楚國、魏國、韓國,見他們都走了,也不知道是想到什麼紛紛跟齊宣王告辭。

 

齊宣王也想走,他想跟著思央走,還不死心的他,總以為自己再可憐的哀求哀求就能讓人回心轉意,而他得到的待遇和燕王沒兩樣,別說是見面了,門和窗他連靠近的機會都沒。

 

“秦王兩次登門,所求的應該不是簡單報答恩情。”

 

夜叉山,現在成立夜叉國,思央將燕、齊二十城池重新規劃一番,夜叉山這塊兩國交界地也被劃為國都。

 

如今山上正在修建,到處亂而雜。

 

思央在前走,後面嬴稷穩步跟上,直至到夜叉山一處山頂,此地地勢頗高,站在頂處,一覽下方情景,心中暢懷。

 

“女王此話何意?當日的恩情,稷銘記於心,實不敢忘。”

 

比起夜叉王,女王這個稱謂思央比較滿意的接受下來,所以縱然嬴稷動機不純,她也願意聽他說完。

 

“秦王此次助我一臂之力,當算是還完前情。”挾恩相報,思央也懶得抓著這點事,大方做個人情。

 

站在她身後的嬴稷眼眸沉了沉,默然片刻後,腳步微動,並立在她身側。

 

“夜叉國橫插燕、齊兩國,齊國暫且不提,趙國燕國有聯盟之勢,必然威脅到你們。”

 

思央知道他的話說的還算客氣,趙雍走之前那模樣,也看他野心的,怎麼會眼睜睜看著夜叉國壯大起來,或許到時候說服姬職一起幫他吞下中山國,代價是他幫姬職奪回失去的十座城池,再然後藉由此再攻齊國。

 

想是這麼想,思央說出來的就不同了。

 

“魏國楚國怎麼會眼睜睜看著他們做大。”

 

嬴稷也不急:“若是著本就正中他們下懷,作壁上觀。”

 

七國並立,現在冒出來個第八國,還是女子為王,那些天老大地老二他老三的君王們怕都睡不著覺。

 

“這麼說來,秦王也是這麼想的?”思央把視線轉過來,與一直注視著的他相對在一起。

 

一眼望進去,能在那雙清眸中看到屬於他的身影,嬴稷莫名覺得心中有些暢懷,唇角微微勾起:“恰恰相反,不知女王對東西雙方局勢怎麼看?”

 

從嬴稷自稱‘王’後,思央就知道他的態度,挑了挑眉梢:“願聽秦王說解一番。”

 

嬴稷早年在燕國為質子,哥哥秦武王巨鼎而死,國內惠太后和母親羋八子為其他公子爭奪王位,誰都沒有想到他這個質子,趙雍想助他歸國,以趙國作為靠山助他登基,這些都被思央撞破,最後接手了趙雍謀劃的一切。

 

嬴稷雖登位,可政權卻在他母親羋八子,也就是現在的宣太后手中,宣太后強勢主政,並讓自己的弟弟輔政,長期以往,他想要親自之執政,將權利收攏並不容易。

 

所以他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積攢屬於他自己的實力,好為日後的親政做準備,必然不能讓宣太后和外戚把持秦國朝政。

 

“成連橫之勢對其餘他國。”

 

秦國在西,橫向聯合他國對抗東方他國,確實是個很好的政策,當然,若是他國合縱聯合,到時候就要各憑本事。

 

夜叉國剛成立,不管是從國力還是國土都比不上其餘七國,連屬於自己的特色都沒,不,是有的,夜叉山出來的人,本身就是一種無法讓人忽視的特色。

 

開疆擴土對外敵,秦國上下必然一心,宣太后等也不好阻攔,嬴稷也可以暗暗發展自己的勢力。

 

思央靜靜聽完,轉而一笑:“秦王好謀略。”

 

再好的謀略那也需要人接,夜叉國恰好坐落在燕、齊,很好的制衡之地。

 

“那不知女王可否願意在這盤棋上,再謀劃一番。”嬴稷緊盯著她,見她不語,又道:“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日後大勢定下,許下的諾言,不曾改變。”

 

諾言是人許下的,人心是易變的。

 

但思央還是答應下來。

 

為什麼不答應,趙國、燕國、齊國,她一個都看不順眼,與其花費時間接觸其餘他國,還不如接下秦國伸出來的橄欖枝,關於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那就得看這個巢怎麼傾覆的。

 

*

 

夜叉山國都建成這一年,趙國欲吞併中山國,遭到魏國干擾,燕國從中相助,中山國滅。

 

齊國,齊宣王不作為,國內民怨四起,叛軍掀幹起義,齊國內亂糟糟成一團,齊國與趙國,韓國,魏國,楚國本有合縱聯合意願,可因此暫時自顧不暇,齊國退出,燕國頂上。

 

然而魏國不滿趙國與燕國聯手,暗中退出合縱,投信秦國。

 

楚國又攻打韓國,韓國求救於秦國,楚國為宣太后孃家,宣太后不願出兵。

 

五國合縱分崩離析。

 

天下諸國風雨來襲,而位於燕、齊兩地之間的夜叉國就如同獨存‘世外’,似乎所有人都忘記了這個成立不久的小國。

 

“韓國向趙國求助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