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說歷史 作品

文化人裡最會做生意的,生意人裡文化最高的,是他端木賜

 有一件事情是我必須要檢討的,要不是老師指出來,我可能一輩子也想不明白。

 永遠不要站在道德至高點去俯視和要求別人,任何不能得到大眾認可和實行的道德,都是假道德,真正的道德絕對不是少數人的道德。

 魯國是小國,人不算多,但魯國是文明禮儀之國,所以國君頒佈了個規定,就是隻要發現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有人能把他們贖出來的,國家全額報銷贖金,還得好好表揚一下。

 在這個規定之下,魯人很少淪落到其他國家成為奴隸,整個國家的歸屬感和榮譽感都超強。

 但我犯錯了,這個錯誤不是破壞了贖人的規定,而是沒有報銷。

 我是真有錢,很有錢的有錢,所以在我看來,贖個人回來,是我應該做的事情,難道還需要拿來表揚甚至找國庫報銷嗎?不需要啊,我自願的。

 我以為的做好事不留名,做好事不圖回報,結果導致了整個魯國沒人願意再贖回奴隸了。

 老師說的很對,我是把整個魯國人架在道德的火爐上烤,他們贖完人要錢,反而顯得道德水平不高了。不要錢吧,又不是誰都跟我一樣,不差錢。最後的結果,就是造成大家都睡,還是一群叫不醒的那種裝睡。

 和老師周遊列國,在途經吳國時,聽說吳國軍隊將遠征北方作戰,考慮到北方此時正值冰天雪地,禦寒絲綿是必備軍需,我迅速組織人馬到魯國各地採購絲綿,然後運到吳國出售,很快便銷售一空。

 錢多了,我就經常思考:富而無驕,貧而無諂,這應該是君子之風吧!老師糾正我說:不如貧而樂道,富而好禮。

 我懂得了待價而沽,知道過猶不及,凡事最難把握的就是一個度字,多少人一生在求明主,多少人一生不遇明主,藏與露之間,誰又說的上對錯。一生所學,賣於帝王家,這應該就是學而優則仕吧。

 我明白不要去怨天尤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做好充分的準備,事情就算不成功,也能減少失敗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