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說歷史 作品

文化人裡最會做生意的,生意人裡文化最高的,是他端木賜

 老師說,如果有一句話可以貫穿終身去奉行的,那應該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可能是君子的畢生追求吧。

 君子道者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我一生向君子學,也是向老師學,不憂、不惑、不懼。

 我主張用外交談判來解決爭端,用教化來推行治理,遊走於諸侯之間。

 田常想要在齊國叛亂,卻害怕高昭子,國惠子,鮑牧,晏圉的勢力,所以想轉移他們的軍隊去攻打魯國。

 魯國很難抵擋齊國的進攻,老師說,子貢你去解決吧。

 我先到齊國,告訴田常,國家內部有憂患就要攻打強國轉移矛盾,只有和強國相爭才能真正起到轉移矛盾的作用,最終讓他放棄伐魯而伐吳。

 又到吳國,說服吳國救魯伐齊,吳王最想稱霸,稱霸最重要的是彰顯聲名,他動心了。

 但吳王怕伐齊時越國在背後攻打他,所以我又到越國。我告訴越王,吳國想要攻打他們,以消除隱患,好安心出兵稱霸的事情。越王害怕了,我又教他,只要派出軍隊跟隨吳國伐齊,吳國肯定放鬆警惕,放心向外稱霸,而我聯合晉打敗吳國,越國的機會就來了,越王需要這種機會,他同意了。

 我又到晉國說明吳國戰勝齊國後,必然走向稱霸的道路,要稱霸肯定得出兵打敗晉國,讓晉國必須作好戰爭準備,晉國開始戰前動員了。

 最後,吳國出兵伐齊,大敗齊軍。晉國又出兵大敗吳軍。越王趁吳軍在北方大敗,從背後伐吳,終於把吳國滅掉而北上爭霸。

 保存魯國、霍亂齊國、破滅吳國、強大晉國,讓越國稱霸,這就是外交的力量。

 老師走了,再也沒人教我君子之風,守墓六年,我仍然茫然無措,雖然我也掛著魯衛兩國相印,但這不是我的路。

 幸運的是,我最終找到路了,把老師的光輝照耀更多人,讓老師的學說在諸侯中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