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君共浮白 作品

第716巧遇無心

 左邊高臺上的少年僧人,雙唇鮮豔如丹朱,肌膚細膩如凝脂,他的俊美之容不似凡間所有,彷彿是天上的神祇降臨人間。

 而右邊則坐著一位老僧,他的面容悲苦而莊嚴,長長的雙眉垂落至地面,長達三尺有餘。

 他的膚色呈現出淡金色,盤坐在高臺之上,宛如羅漢轉世,令人肅然起敬。

 四面八方的信眾們紛紛前來參拜金佛,他們的臉上洋溢著狂熱的神情,虔誠地聚集在高臺周圍,聆聽著兩位僧人的辯論。

 老僧顯然名聲在外,眾多信眾高聲呼喊著他的尊號,“常梅神僧”、“知善上師”,聲音響徹雲霄。

 相比之下,少年僧人則顯得較為低調,由於他並非此國僧人,因此並未引起過多關注。

 “這真是難得的機緣,相隔數十萬裡之外,我竟然能再次遇見無心大師!”

 李平安的內心充滿了驚喜。

 既然孔雀聖母暫且無法尋得,他便決定就地打坐,靜心聆聽臺上的佛經辯論,以

期能從中領悟佛法的真諦。

 而那位年輕的僧人,正是他昔日所識的無心。

 雖然無心已經換了一副嶄新的皮囊,但在李平安的洞悉之下,其元神的氣息依舊如初,未曾有絲毫改變。

 據玄藏所述,地藏菩薩曾費盡周折尋來珍貴的鳳凰血,為無心重塑了涅槃金身。

 而如今呈現在李平安眼前的,正是那重塑金身後的無心,其俊俏的模樣宛如天人下凡,令人歎為觀止。

 臺上,兩位僧人正展開一場激烈的辯論,唇槍舌劍,互不退讓。

 他們的話語中蘊含著深奧的佛理,引人陷入深深的思考。

 每當他們深入剖析佛法精髓時,便會有佛光四溢,彷彿天花在空中紛飛,金蓮在地面綻放。

 這些異象接連不斷,令人眼花繚亂,心馳神往。

 辯論開始時,老僧還能以平穩的語調闡述自己的觀點。

 隨著辯論的逐漸深入,他的聲音不自覺地變得急促起來,透露出內心的激動。

 不久,他的面龐也泛起了微微的紅暈,顯然是被無心的言辭所觸動。

 “阿彌陀佛!”

 老僧嘆息道,“法師年紀尚輕,或許應該更專注於自身的修行,以提升佛法造詣。”

 “否則,所謂的渡人也只是空中樓閣,如同鏡中花、水中月。”

 “法師此言差矣。”

 無心從容反駁,“渡人即是渡己,若能廣渡天下蒼生,成佛之路自然敞開。”

 他的言辭鏗鏘有力,字字珠璣:“貴宗過於偏重個體修行,卻對世間眾生的苦難視而不見。”

 “這種做法,輕則可謂心胸狹隘,重則可謂難成大器!”

 老僧被無心犀利的言辭所震懾,一時語塞。

 他心中湧起一股怒火,厲聲質問:“法師竟敢妄言本寺的佛法無用?”

 無心毫不畏懼地點頭回應:“小乘佛法若不能普渡眾生,不能引領人們走向成佛之路,那它又有何用?”

 “法師怎可出此狂言!”老僧憤怒至極。

 然而,他很快平復了情緒,深吸一口氣,高宣一聲佛號:“阿彌陀佛!”

 “老衲失態,犯了嗔戒。”

 “我需面壁十日,深刻反省。”

 “現請知珏師兄登臺,繼續與法師展開辯論。”

 無心聞言微微一笑:“善哉!法師能開始反省自身,說明還有救。”

 “不妨拜入我門下,日日聆聽佛法真諦,共修無上佛法。”

 老僧竭力壓制心中的怒火。

 畢竟對方中的佛域,且年紀輕輕,自己若與他動手鬥法,難免有欺壓晚輩之嫌。

 在老僧剛剛步下講臺之後,一名灰衣僧人迅速登臺。

 他全身被一層灰塵所覆蓋,雙腳沾滿泥土,顯然剛剛完成了田間的勞作。

 “貧僧法號知珏。”

 他沉穩地自我介紹,“我長期親身體驗農民的艱辛勞作,深刻感受到每一粒糧食的珍貴。”

 “法師,您在此高談渡人之道,但我想問,您是否能真正辨識五穀雜糧呢?”

 無心聽後微微一笑,回應道:“貧僧雖不精通五穀辨識,但我具備施展法力、呼風喚雨之能,以此確保一方水土的豐收與安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