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易言語 作品

第四十章 政治態度

 這樣一來,趙瑗想要登上儲君之位,勢必會要艱難不少。

 對於他而言,需要抓住這個機會盡快把趙璩扶上儲君之位。

 如若有了擁立之功,將來自己以及整個秦氏家族才能夠在朝堂呼風喚雨。

 “臣附議秦相之言!”

 “臣亦附議!”

 原本和秦檜穿一條褲子的參知政事王次翁和樞密使張俊,在官家面前幾人都極有默契,這樣的事情從來都只會是一個鼻孔出氣。

 秦黨認定趙瑗出閣之事乃是難得的機遇,自然也就十分上心。

 “臣以為建國公雖已至及笄之年,然並非急於出閣,延遲一兩年也未嘗不可。”

 韓世忠雖然早就知道趙瑗有出閣的計劃,但內心卻並不太希望他這個時候出閣。

 趙瑗以往能夠在宮中有皇室的護佑,一旦出閣之後必定要經歷諸多的風風雨雨,特別是有可能來自秦黨和後宮的設計陷害。

 更為重要的是,韓世忠需要表明一種態度。

 那便是絕不和姦賊秦檜一個調,唱反調才能劃清界限。

 這是一種朝堂的政治態度,也是一種朝堂的處世哲學。

 眼下主戰派在朝堂之中貶謫的貶謫,清洗的清洗,但同樣需要一個聲音來支撐。

 那麼韓世忠就是這個聲音

,雖然被秦黨環伺,但仍然需要發聲。

 一旦朝堂沒有了主戰派的任何聲音,那麼對於大宋的前途命運而言,將是致命的打擊。

 “老臣覺得秦相與韓樞相所言皆有道理,然建國公出閣更能歷練心性,定然會長進不少。”

 大宗正趙士?並沒有從所謂朝堂政治角度出發,而是純粹從宗室來看待趙瑗的出閣。

 對於宗室而言,兩位皇養子的成長極為重要。

 無論將來是趙瑗還是趙璩登上皇位,宗室都希望看到的是成熟穩重,並且有雄才大略的君王。

 顯然出閣對於皇子更有磨鍊價值,也會更加獨立,這便是大宗正的想法之所在。

 “朕亦覺得出閣宜早不宜遲,皇子出閣一事如何處置?”

 趙構見眾人都並沒有反對的意思,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決心。

 只不過對於皇子的出閣和冠禮,宗正寺都會有一套禮制,這些都是趙構需要與眾人確定下來的。

 一般而言,皇子出閣需要經過正式頒佈詔令,舉行儀式後才算完成。

 並且皇子出閣有一套完整的程序,首先由官家封皇子爵位後賜府第,待到皇子入住府邸時,就可以建立官屬。

 皇子出閣後,每月的朔望兩日入宮朝拜。

 朔望兩日,指的是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其他時間沒有官家的詔令,不得隨意出入宮。

 “此事依照宋制,應當宗正寺牽頭,與太史局、殿前司、臨安府和轉運司等輔助施行便可。”

 參知政事王次翁對於朝堂律例和制度都非常熟悉,對於這樣的皇家禮制自然是不可輕視。

 宗正寺本就是統管宗室事務的機構,其下設有大宗正司、小宗正司、宗正丞等官職,分別負責管理不同的宗室事務。

 大宗正是宗正寺的最高長官,由宗室中地位最高的親王擔任。

 小宗正司是大宗正司的副手,由宗室中的郡王擔任。

 宗正丞則是宗正寺的具體辦事官員,由宗室中的國公等擔任。

 此外,宗正寺還設有宗正卿、少卿、員外郎等官職,協助大宗正司、小宗正司和宗正丞處理宗室事務。

 殿前司則負責皇子將來侍衛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