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易言語 作品

第七十六章 完全不同

 宋太宗趙光義,喜好書法,擅長草、隸、行、篆、八分、飛白六種字體,尤其善書飛白體。

 其書法作品既有王者威儀的一面,又有儒雅之風。

 宋仁宗趙禎,在位西十二年,為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善書法,尤擅飛白書。

 到了趙構的老爹宋徽宗趙佶,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世稱之為“瘦金體”,己然算得上歷朝歷代君王之中書法造詣的巔峰。

 既

然有個書法大家的爹,那麼趙構的書法自然也不會弱。

 他不但精於書法,善真、行、草書,並且筆法灑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人神韻。

 正是在趙構熱愛書法的氛圍之中,大宋朝堂上下掀起了一個學習書法的高潮。

 這些趙瑗自然是心知肚明,要從趙構口中說出一筆好字的誇獎,那可謂非常高的讚許。

 “看來史司馬的字還能入得官家法眼,今後有機會可要多向官家討教才是哦!”

 趙瑗趕緊趁熱打鐵的對著史浩說道,他明白這是一個能夠迅速拉近彼此距離的方式。

 當年蔡京正是憑藉著一筆好字,才得到徽宗皇帝的認可。

 既然奸臣能夠用這樣的道道,那麼自己為了大宋的將來,學學這樣的投機之道又有何不可呢。

 “臣不過是一通亂寫,還望官家指點迷津!”史浩一聽也連忙謙虛的說道。

 要知道他的書法一方面來自桃源書院的名家指點,可謂是從小就練就了紮實的童子功。

 另一方面則是源自於協助天童寺謄抄佛法禪經,自然也就從中悟出不少書法的真諦。

 “史司馬過謙了,朕一看便知汝根基不凡,必然是有過名家指點,不知師從何處?”

 趙構此時才算是真正和史浩對上了話,並且言語之中難以掩蓋嘉許的味道。

 “不敢不敢,臣幼年之時在明州桃源書院,得汪思溫先生教誨,談不上有名家指點!”史浩一臉謙虛謹慎的對著趙構說道。

 雖說對於自己的書法頗有信心,但在官家面前自然是要謙虛一些,何況對方也是書法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