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易言語 作品

第七十七章 深聊此事

 因此中原王朝通常會在這三大養馬地建立嚴格的管理,以確保戰馬的供應和品質。

 同時中原王朝還會在這三大養馬地建立軍事要塞,以加強對北方草原帝國的防禦。

 但是南渡之後的大宋一個都沒有,而起碼仁宗時期還是佔有西北地區的養馬地。

 眼下大宋的地理位置偏居江南,並沒有得到天然的良馬場所,戰馬稀缺便是情理之中。

 然而大宋想要與以騎兵為主的金軍、西夏軍對抗,沒有騎兵卻又是萬萬不能的。

 因此大宋在北方、西南都設置了買馬司,專門負責從番邦販賣戰馬進來。

 陝西買馬司開設了“秦司三場”從北方草原購買馬匹。

 這些馬匹強壯、健碩,可以充當戰馬使用,簡稱“西馬”。

 可戰馬本就是戰略物資,並且與西夏有競爭關係,因而引入的戰馬數量稀少且品質難以保證。

 除了西北,大宋還從西南買馬。西川買馬司、廣西買馬司開設有“川司五場”、邕州橫山寨買馬場。

 其實當時很多廣馬是從大理國買來的,川馬則來自吐蕃。

 不過這樣的馬以矮小、瘦弱的南馬居多,並不能完全適合作為戰馬使用,大部分的只能用於運送物資。

 可是現在的大宋是既沒有對外的穩定通道,又沒有中原現成的養馬地,因為己經被金國控制。

 即使不被控制,想要運回江南,也異常艱難。

 畢竟路徑太遠,經川入鄂,才能週轉核心地,使得成本高昂,效益低下,也就難以彌補當前的危機。

 大宋戰局的劣勢往往就是吃了金國騎兵的大虧,而金國要想保持對大宋的軍事壓力與實力碾壓,自然是萬萬不可能提供戰馬給自己的對手。

 在現有的穩定通道都被中斷的基礎上,那麼大宋只能另闢蹊徑,開拓自己的新渠道。

 這也是趙構對於戰馬之事頗為急切的想法和訴求之所在,可以說戰馬問題一旦解決,大宋的戰力必定會提升不小。

 “依照瑗哥兒奏疏所言,戰馬稀缺可以馬源、馬場、馬疫三策來解決?”

 趙構一邊拿著手中那份奏疏看著,一邊按照所寫的內容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