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林之火 作品

第63章 艱難排查

 分組結束,邵大又親自給我們提了三個排查條件。一,年齡在18~40週歲之間的男性;二,有前科劣跡的人員,特別是有搶劫搶奪方面前科的人;三,案發後突然離開現住地的人。這三個條件裡,第一條是剛性條件,後面兩條是根據偵查員自行判斷。如果是三條都符合的,這樣的人員必須立即報告指揮部,指揮部成立了一個專案甄別組,會及時跟進對重點人員的甄別。 

 其他的偵查人員認為不放心的,就先列為觀察對象。每天專案會議上,把這些列為觀察對象的人員,也一併上報指揮部。指揮部會選擇一些對象,進行重點的攻關。而且指揮部特別強調,本次排查由於缺少技術上的支撐,一切全要靠偵查員的偵查嗅覺,因此還是那一條,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要會質疑自己的判斷,不要輕信排查對象的說辭。說白了,一切就是全靠偵查員憑經驗來判斷,誰是有嫌疑的,誰是可以排除的全靠偵查員自己。 

 另外邵大要求,情報中隊也全力動員起來,把一些可靠的62要專案專用,多摸一些線索,為偵查破案打開思路。最後邵達又說了一些勉勵打氣的話,我們就投入到艱難的排查工作中去。 

 我和我師傅分到的區塊,一共有40戶人家。表面上看這個數字不是很大,但這裡是城郊派出所,是城鄉結合部。這裡面住著大量的外來人口,城郊派出所的外來人員本來流動性就大,雖然他們提供了流動人口的大致名單。但是我和我師傅都明白,這張名單上的數據是靠不住的,城郊派出所在流動人口管理上本來就相對薄弱。因此我們的排查要沒有遺漏,首先要做的就是扣清楚我們排查區域的底數。 

 配合我們排查的輔警,平時就是在這個村裡進行流動檢查的。他對這個區域的環境相對比較熟悉,他看了我們的排查區域,也是直皺眉頭。 

 “兩位警官,我們這個區域太複雜了。不瞞你們說,我們表面上看只有43戶人家。可是你要知道這43戶人家全是改造過的農民出租房,少的家裡住了10來戶人家,多的有40多戶人家。因此我粗粗算一下,估計都有800來戶人家,再加上進進出出的人,我們就是排上兩個月,也排不領清。”他指著我們的戶籍表說。 

 彭維慶說:“這個我們也沒辦法多考慮了,這樣好了,我們先根據這些戶籍和流動人口信息,把表格上有的這些人先核實清楚。其他的我們排過去摸過去,靈機掌握了。活總得一點一點的幹。為了加快進度,小林,你也拿一份表格,我們兩個同時進行。我們一個農戶一個農戶的排查,排一戶就吃乾淨一戶,爭取不做回頭工作。你一定要把每一個人的信息在表格上都登記清楚,尤其是不要遺漏底數上已經有的人員,這個案件未必會從我們手上破獲。但是如果犯罪嫌疑人就在我們的排查區域,我們又沒有把它放到可疑名單上,到時候罪過就大了。因此在放可疑名單的時候,儘量條件放的寬一點,能放的就先放上去,大不了最後排除不是,千萬不要有遺漏。如果發現有重大可疑線索的,你立即報給我,不要自己判斷,我們可以報給指揮部作出甄別。” 

 在彭師傅的千叮嚀萬囑咐之下,我們隨即各自投入了各自的排查當中。本來我以為排查工作應該是比較簡單的,無非是對著表格信息逐一進行核對,但一進去以後我就知道我錯了。 

 我排查的第一戶人家,其戶籍人口信息只有四口人。戶主兩夫妻加一個小孩和一個老人,這很容易搞清楚。而且城郊這邊的農戶,大多已經不幹活了。就憑家裡的幾十戶出租房,收起來的房租就足夠過日子了。因此上門找本地人,一般都在家裡面,很容易就把家裡的情況瞭解清楚。但是一說到他們家租住的外來人口,這就麻煩了。首先房東只清楚租出去了幾戶人家,還有幾家是空著的。但是這些人這些天有沒有來住,或者具體住了哪些人,問房東都是一問三不知。房東有一本租住人員登記表,但是上面標註的人口信息往往只有來租房子的人的信息。這個信息是和我們掌握的流口人員信息是一致的。可是每個租房裡住的並不止一個人,有的是一家人,有的是好幾個人合租的。但在登記本上並不能反映出來,那隻能靠一戶人家,一戶人家的問過去。而且你得保證這些被問的人能和你說實話,把裡面實際居住的人都告訴你,如果被你問到的人不講實話,你也很難分清他說的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