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林之火 作品

第169章 張冠李戴

 儘管領導這麼說,但是我們絕對不會偷這個懶的,就算我們對這些信息有十足的把握,我們也不敢在這個時候稍有懈怠。我們還是把原有的信息好好的再複核了一遍,同時把我們報上去的不放心人員聯繫好,約定好來聯山派出所的時間。絕不讓說,我們測謊開始了,我們負責的人沒有到位。 

 過了兩天,公安部測謊的專家到了我們山陽。我們局裡以及市局都十分的重視,對專家的招待也是熱情隆重。公安部的專家不會在我們山陽逗留太長時間,因此測謊前的一晚上,各級領導好好陪專家們吃喝玩樂了一下。 

 同時我們也把準備好的被測人員的背景資料全部交給了專家。專家根據我們提供的資料,篩選出了一張20人的名單,這些都是第二天需要參與測謊測試的人。 

 到了第二天,根據專家的建議,我們局裡準備好了測謊的地點,並安排好了相應的測謊時間,對被測人員一進行單獨的看管。我們整個刑大的人幾乎都被動員了起來。 

 我們還是老辦法,誰提供誰看管,我們自己提交上去的人自己進行看管工作。為了測謊的準確,專家要求我們不要和被測人員提及案情的情況,一定要被測人員處於一種放鬆的狀態。 

 測謊進行的比較慢,每一個被測人員都用測謊題目反覆詢問和測試。而公安部的專家時間有限,任務緊迫,因此整個測謊的時間拖的很長。尤其是被排在後面幾個測謊的被測人員,時間一長就有了一些牴觸情緒。但是公安部專家並不考慮這些問題,依舊按部就班的測試下去。到了晚上23:00左右,所有的被測人員才都一一被測試了完了。 

 公安部專家給出了測謊的結果,但交給指揮部的目標人員,與我們事先按照嫌疑大小排序的目標人員出入較大。 

 測謊結果出來,邵大和趙局更犯難,因為公安部給出的頭號嫌疑目標,原本是作為參照對象提供上去的。現在,公安部專家給出的意見就是這個被測對象是頭號嫌疑人。就是這個人通不過測謊的目標問題。 

 接下來,就看指揮部如何決斷了,雖然公安部給出的意見,大出我們的意料。可是不聽這個建議,趙局和邵大也是下不了這決心。於是趙局特意去向一把手局長去彙報了案件的情況,想讓我們一把手局長給個建議。但是一把手局長聽了彙報後,並沒有給出明確的指示,只是對趙局說,案件怎麼辦要尊重科學和既有的證據。不要主觀臆斷,不要想當然,被事物的假象所矇蔽。 

 話雖然講的滴水不漏,可是一把手局長的意思其實還是明確的。就是既然花了這麼大代價請來了公安部專家,又對專家的意見建議置若罔聞,那非那心思幹什麼。 

 因此趙局最後決策,還是聽從公安部專家的意見,對專家給出的頭號嫌疑目標進行重點突破。為了能夠一舉破案,邵大調集了我們刑大最精銳的審訊力量,並且由他本人親自掛帥審訊組長。我們這個探組作為審訊期間的備用力量,主要做好審訊背後的輔助工作。 

 比如隨時對犯罪嫌疑人的狡辯進行核實查證,在審訊間隔對犯罪嫌疑人進行看管,並按照審訊組要求採取相應的措施。 

 一切事項部署到位,準備馬上投入到審訊當中。但是這時陳隊長則一下子改往日的循規蹈矩,極力反對指揮部的決策。他提出的理由就是,公安部專家給出的建議,太過匪夷所思,如果我們把寶全押在這個建議上,萬一有失誤這個案件將萬劫不復。 

 陳隊長建議,把我們事先排查出來的頭號嫌疑目標,也分出力量進行重點突破。兩個審訊同時進行,這樣萬一弄錯我們也可以有所彌補,案子真要破不了,那也心甘情願了。 

 趙局是不同意陳隊長的意見的,因為我們對犯罪嫌疑人的拘留審查,從證據上來說是不足的。無論是公安部專家給出的頭號嫌疑人,還是我們自己排查出來的嫌疑目標,我們要刑事拘留他們都是證據不夠的。趙局為此是捏了一把汗,硬著頭皮頂著濫用強制措施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