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魚洛煙 作品

第32章 皇帝的筆記

 對於這話,他自然是能懂趙禎的想法的,輕聲一笑,便繼續看了下去。

 “其一,賦稅徭役過重,致民生凋敝,秦法嚴苛。”

 “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買賣,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此為大患。”

 “一歲屯戍,一歲力役,三十倍於古,田租口賦,鹽鐵之利,二十倍於古!

 令民為什伍,而相收司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

 宋子清看到這裡,默然點點頭,在當時的生產力下,這些確實是重要的因素。

 他拿起鵝毛筆,在旁邊寫下一段話:“生產力落後、土地兼併、法制粗糙。”

 寫完他繼續往下看。

 “其二、大興土木,勞民傷財。”

 宋子清看著下面部分,大意便是:

 秦朝幾十年的時間裡,共建造了包括秦始皇陵、各種宮殿在內的多處建築,這些建築,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百姓經過連年戰爭,理應休養生息,秦始皇如此大動干戈,百姓自然怨聲載道,人心向背,為亡國埋下又一禍根。

 宋子清提筆寫道:“透支國家財富,以一國之力,滿足皇帝一人私慾。”

 寫完這些,他接著看了下去。

 “其三、官吏殘暴,敲骨吸髓、民起而抗之”

 其意大概便是,為滿足皇帝的私慾,地方官吏對待百姓如對待豬狗,大肆搜刮民脂民膏,除了該上繳的部分,還層層加碼,中飽私囊。

 加之律法嚴苛,百姓被壓迫得抬不起頭來,如有人振臂一呼,便是滿地起義的場面。

 宋子清看完這段,沒有寫什麼,一時間想起之前給趙禎講過的北宋歷史,那位道君皇帝宋徽宗的做法,也不遑多讓。

 只是兩個時代的生產力差別太大,有了更多的容錯率而己。

 宋子清拿過一張紙,想了想,便寫到:“生產資料被權貴階層壟斷,小民無立錐之地,故而部分成為掌握生產資料者的附庸……

 部分成為流民,山賊、盜匪之流,破壞社會穩定,繼而加大行政機構維穩負擔,負擔又壓在小民身上,如此惡性循環。

 繼而影響國家稅收,權貴者不交稅,隨著生產資料進一步壟斷,國家稅收逐年減少,只能不斷向小民加稅,為求存活,小民只能賤賣自己手裡的生產資料,繼而舉債,後淪為流民,奴僕之流……

 如此循環,社會秩序逐漸崩塌,國家無錢,行政機構運轉失序,兩者結合便是亡國之禍。”

 寫完這些,宋子清想了想,繼續寫道:

 “在小農經濟的模式下,土地註定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也是王朝的稅基,而在這種生產關係中,小民手裡唯一的生產資料土地,會不可逆的朝著權貴手裡集中,而權貴階層不交稅或是交小部分稅,首接截留了國家稅收……

 這非是藏富於民,天下之民多者為底層小民,失去土地的底層小民越多,社會秩序崩塌便越厲害,行政體系無法調和矛盾,到達臨界點,便會推倒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