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家老三 作品

第25章 問答考教

 周秉政為官多年,為人並不迂腐,此次辭官回鄉,有著深層次的原因,只是不足為外人道。一年多來住在鄉下,稍微有才華的年輕人,要麼在泉州書院讀書,要麼已經謀生養家,難得見到什麼人才,這會看蘇聖平的樣子,有心考校一番。道:“聽說聖平七歲孤身來到溪頭,後久居少林禪寺,為何今日卻做起生意?” 

 蘇聖平答道:“起初是想為友人謀一生存之道,後來發現這生意大有作用,就一心想著把生意做好。” 

 周秉政又問:“哦,有何作用?” 

 蘇聖平答道:“山貨生意不是沒人做過,只是沒人像我們這樣做。進山送貨、收貨,方便山民生活的同時也增加了山民的收入。山貨行開張以來,又避免了山民被無良商人盤剝,還促進了山民生產的熱情。我們大概算過,一年來為全縣的山民增加了不下一萬兩的收入,攤到每個人身上雖然不多,但有總比沒有好。再者山貨行僱傭夥計,給他們發工錢,讓他們能養家餬口,這也是一樁好處。” 

 周秉政沉思了一會,道:“這就是你離開少林禪寺的原因?” 

 蘇聖平答道:“也不全是,畢竟佛門聖地,如果有我這麼一個散漫又充滿銅臭味的商人在,難免顯得對佛祖不敬,所以才請得師父准許,離開少林禪寺專心做生意。” 

 周秉政又問:“剛剛你說了做山貨生意對山民的好處,可你是否想過山民會不會無心務農,會不會所有山民都去生產山貨,屆時糧食就不夠吃了。還有,山貨是有數的,採摘的人多了,又哪來那麼多山貨?” 

 蘇聖平答道:“起初想過,還有些擔心,後來想通了。從去年一年來看,山民自有生產的規律意識,所以才有了山貨生意三到九月為淡季,九月到來年三月為旺季的現象。雖其中有雨季的關係,但不得不說三月到九月是農忙時節這一最關鍵的因素。再者,從價格上來看,也不會出現那種情況,或者說即使出現那種情況也很快就會被自我修正過來。” 

 周秉政和周舟都在那認真聽蘇聖平講,這會見蘇聖平一頓,周舟連忙問道:“如何自我修正?” 

 蘇聖平心想跟你們價值規律你們更無法理解,還是簡單點吧:“我稱之為價格規律。” 

 周秉政若有所思,這會也不矜持了,問到:“何解?” 

 蘇聖平答道:“每一樣商品,如一隻風乾山雞,應有其本身特有的一個價格,假設如果一切正常的話,一隻價格一百文。可這個價格還會受其他因素影響,如品相、質量等等,正常情況下就會在九十文到一百一十文之間波動。但關鍵的是還要受供求關係影響,假設一段時間內泉州府城連零賣和商鋪一共能消化風乾山雞一萬隻,但是山民大量生產,卻能供應兩萬只,那可想而知,除了所需的一萬隻,另外的一萬隻就沒人要了,這個時候風乾山雞的價格自然會下降,甚至可能會低於五十兩。這個時候,生產一隻風乾山雞所需花費的精力和獲得的收入就會高於從事其他農業生產,山民自然不再去生產風乾山雞了,轉而生產其他產品,反之亦然。所以每一樣商品圍繞應有價格上下波動,另外受供求關係的影響,市場會自我修正商品生產供應,我稱之為價格規律。山民都去生產山貨,沒有糧食,供應減少,糧食價格上漲,這時山民發現生產山貨賺的錢還不如買糧花的錢,自然又會在來年花大量精力生產糧食。山貨生產的多了,價格下降,花的精力太多,還不如打短工,那就又會減少生產山貨。” 

 周秉政越聽越不淡定了,猛一聽這價格規律有些強詞奪理,但是深一想,卻發現大有道理,能夠適用很多事情,最簡單的就拿自己見蘇聖平一事來說。要是在江寧,人才滿地走,自己才沒空見一個有才名的十三歲小孩,那是供應的多了。可在這溪頭鎮,人才供應的少,自己才會眼巴巴的見他。再一細想,現實中很多國策不也根據這個來制定的嗎,還有更多未定的國策可以根據這個來制定,真是大有道理,人才難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