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家老三 作品

第25章 問答考教

 不止周秉政一人不淡定,邊上的周舟也是被蘇聖平這深入淺出的道理所震撼,他沒父親想的深,沒有想到山民缺糧時怎麼辦、會不會出現過量生產導致無山貨可供等等情況,只想說自己雖然大人家兩歲,卻不如人家遠甚。 

 無獨有偶,在旁邊偷聽的杜倩和王瑩兩人,也被蘇聖平一番大論折服。王瑩還好,服的主要是蘇聖平小小年紀不僅在周秉政面前侃侃而談,還能教授周秉政道理,簡直太帥了。杜倩則不然,她是讀過很多書的才女,知道這樣看似簡單的道理,或者說已經不只是道理,完全可以成為治國安邦的學問,一個十三歲、此前一直生活在寺廟裡的少年如何能懂,果真是奇才。 

 蘇聖平要是知道眾人這麼想他,非得被羞死,那世最為簡單的一個價值規律,這會就是沒人總結出來,也不是沒人懂,商人囤積居奇的行徑就是利用了各種客觀因素,再控制供求。不過這會管不了了,能唬住人就行。 

 周秉政在中堂內轉了幾圈,道:“這價格規律何人教你的?”他還是不大相信,想再確認一下。 

 蘇聖平答:“在下讀書偶有所得。” 

 周秉政道:“讀書偶有所得,你讀的哪些書?” 

 蘇聖平答:“佛經、百家、經史、雜記等都有所涉獵。” 

 周秉政問:“既然你能從讀書中發現那價格規律,可見你不是死讀書的,那我且問你,讀書至今,你覺得何為治國首要?” 

 這個問題太大了,蘇聖平想了想,只能勉強答到:“依法治國,重規則、定秩序。” 

 周秉政又問:“對於黨爭你如何看?” 

 蘇聖平答:“君子之爭有助互相監督,有利皇帝掌握朝政。但如不加以約束,淪為無序之爭、小人之爭,無論何人得利,說到底傷的仍舊是自己。” 

 聽言,周秉政哈哈大笑,心中想著:“諸君是身在局中不知,還不如一少年看的明白。”轉過身卻對蘇聖平道:“聖平,如今我辭官回鄉,你若有心讀書,想要討教學問,可隨時到家中找我。” 

 蘇聖平隨棍而上,跪到地上大禮參拜,道:“師長在上,請受學生一拜。” 

 周秉政趕忙把他扶起,道:“既然你已讀過不少書,那就把讀過的書告訴我,我為你梳理一下你自小所學,再列一些書單給你,你有什麼問題再來討教。今日本不應該受你一拜,但我也想收你為弟子,可我朝取仕與前朝有所不同,雖允許私人開蒙教書,實際上卻不提倡私人教學,這師長之名就到此為止。” 

 蘇聖平不解,問到:“朝廷如何取仕?” 

 周秉政解釋道:“要入朝為官,就得先通過各州所設書院的院考,每個書院前十名才能到京都參加國試,通過後才能入朝為官。一次院試終生有效,沒通過國試的可以下一次繼續參加,也可以回到地方,成為衙門的吏員。院試和國試都是三年一次。”不是先考秀才、再考舉人、最後考進士嗎,蘇聖平還是犯了經驗主義,以前從來沒去關注過這些,以為這會還和那世一樣。 

 蘇聖平想了想,問到:“這不對啊,那豈不是會出現南閩院試都通不過的學生到了偏遠地州卻能考頭名的情況?”簡直是那世高考移民的翻版。 

 周秉政哈哈一笑,說:“你果然敏感,立馬就發現了問題所在,所以規定了名額限制,而且考生都得回原籍考試,像周舟雖然隨我住在江寧,若要參加院試還得回泉州書院考試。剛剛我說的前十名,就是泉州書院的名額。元朝南侵前,還有各地教育水平不同的差別,如今江浙、江淮、南閩皆是人文薈萃之地,差別已經不大,各地如泉州這般大小的府州,名額大概都是如此。當然,這個名額是浮動的,比如泉州書院這一次國考有兩人通過,則下次應試名額增加兩個,以此類推,亦可減少名額,但最少是十人。此外,歷年通過院試未通過國考的亦可參加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