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 章

“先不說賣不賣吃食,這會兒咱家魚塘裡的魚都還未長大,哪來那麼多的魚?”陶有糧率先發話。




陶青魚坐在堂屋門邊,手放在膝蓋上。




他道:“起先要魚不多,可以去河裡捕。”




“若賣得好,再去訂魚。批量買魚該是便宜一些。”




陶有糧見哥兒胸有成竹,知他對這門生意考量得差不多。面上更慎重了些,又問:




“你那小食攤打算如何做?”




“我想著先拉了爐子過去簡單搭個臺子。看賣的情況如何,可以的話後頭再讓木匠幫忙打個小推車。”




“這小推車既可以放爐子,也能放調料。就跟一個可以移動的灶臺一樣。人站在後面操作。要走的時候底下有滾輪,推著就能走。”




陶有糧聽著聽著,眼中精光一閃。




“莫不是街上賣小食的都可以用上?”




陶青魚點頭。




陶有糧忽然道:“何不我們自己先做出來?”




陶青魚一愣。




這小推車簡單實用,還省力氣。街上攤販那麼多,大多是挑著擔子出來賣吃食。




若小推車能賣,也是一筆買賣。




自家爺年輕時候種地、賣菜賣魚、殺豬,篾匠還有木工……什麼沒做過。




幾個叔跟他爹繼承了手藝,或多或少也會點。




這小推車也不難,搗鼓搗鼓說不定就做出來了。




陶青魚嘴角揚起,眼中泛著光。




“也行,我等會兒把圖紙畫出來。”




陶家自己做,能省一筆是一筆。




老爺子扶著鬍鬚咧開嘴。




陶興旺看他爹那笑得不值錢的樣子,悶聲道:“這魚丸是要捶,咱家就這麼個地兒。只要一做其他人家容易偷學了去。”




方霧斟酌問:“要不然把後院收拾出來?”




陶家後院也種了點菜,再放了陶青魚的那兩個大木海。位置雖然不大,但牆面高。




家裡養了小黃。




這狗兒警惕得很,有點風吹草動就豎起耳朵聽,也比在前院好些。




楊鵲肩膀靠著自己男人,聽方霧的話後眼珠轉了轉,落到陶青魚身上。




“那哥兒的金魚放哪兒?”




“我帶回縣裡吧。”陶青魚道。




金魚本來就是他養著玩兒的。




家裡人雖然喜歡,但也沒養魚的愛好。




當初打這兩個木海,就是家裡幾個叔還有陶青魚的爹縱著,辛辛苦苦爬上砍樹又拉回來給做的。




陶青魚現在不常在村裡,這東西放在這裡豈不辜負,還是帶去縣裡比較好。




陶家人齊齊點頭。




陶有糧道:“那就把後院收拾出來。”




他目光在眾人身上轉了一圈兒,道:“不過雖然在後院做,平日裡收拾東西也得小心。”




“還有,嘴巴捂嚴實了。”









誰家隔壁住了一家尤家這樣的奇葩,都得小心謹慎。




何況是能賺錢的買賣。




“我們知曉。”大夥兒道。




陶有糧道:“那成,這買賣先試著做。”




“魚哥兒說說,除了這些還要準備什麼?也好一塊兒備齊了。”




陶青魚點頭,道:“麻煩爹爹跟小三叔做點蝦油出來,再看看如何調味最合適。”




“然後還需要大石臼,方便打魚丸。”




“這個我去問問你二叔。”陶興旺道。




石臼常用來捶打各種東西。




大型石臼酒樓裡做肉丸子才用得多,尋常人家沒這個大物件。




陶青魚笑道:“那就差木炭。”




方霧道:“家裡去年冬天燒的木炭還剩點兒,不夠就再燒。”




若是縣裡花錢買,木炭可不便宜。




陶青魚一笑。




“暫時就這些。”




陶有糧道:“成。哥兒先把推車的圖紙畫了。我去你舅公家看看有沒有好一點的木材,這就開始做。”




方霧看了一眼楊鵲道:“那我們撈蝦,炸蝦油。”




鄒氏慈愛笑著道:“後院我先收拾著,哥兒到時候叫人把魚拉走就行了。”




陶青魚看他們主動各自領了活兒,笑得露出虎牙尖尖。




方霧起身路過,手指點點哥兒的額頭。




“快去畫圖紙,畫完幫你奶。小呆子。”




陶青魚抓著方霧的手臉一蹭。




“還不是你生的。”




方霧笑罵他:“伶牙俐齒。”




陶興旺起身,一副老實樣問:“魚哥兒,那種的那些菜還賣不?”




“賣什麼賣!”陶老爺子瞪著自己木頭腦袋的三兒,“賣魚丸不得用。”




陶青魚笑彎了眼。




他三叔腦子一根筋,沒少被他爺兇。




他起身溜走,先去畫圖紙去了。




因著從小展現出來的各種“天賦”,家裡人對他能想出這些稀奇古怪玩意也並不驚訝。




時間久了,甚至覺得理所當然。




所以陶青魚在家說的亂七八糟各種主意,他們也樂意跟著去實踐實踐。




多半時候都能成。




不成的話,只當是寵著自家哥兒玩兒了。




*




五月中旬。




家裡種的油菜少,只用了半日收上來之後地裡的活兒又鬆快些,莊稼只需要時不時地照看。




趁此空閒,陶家人鉚足了勁兒做手頭的事兒。




陶青魚在村裡一連呆了七日。




不是在家跟方霧研究怎麼把魚丸做得更好就是去河裡打魚,村裡常常能看到他的身影。




但這七日裡始終不見方問黎過來。




也因此,村裡開始流傳他們夫夫不和,甚至是已經和離的謠言。




陶青魚不跟村民們交流,但免不了從路上走過時,總能見一群閒人直勾勾




地盯著他。




曬穀場上,落日西斜。




茂密的銀杏樹如巨人站立在曬穀場一邊,悶熱的風掃過,樹葉沙沙響起。




今晚多半要下雨。




曬穀場上,好幾家人在收著油菜籽。




陶青魚穿著專門幹活的粗布衣服,頭髮的全用粗布綁上去。




油菜籽圓滾滾的容易跑,這細緻活被方霧跟楊鵲包攬。




陶青魚則在一旁將自家曬乾透了的油菜杆子幾扎一捆綁好,好讓自己三叔扛回去。




他一身細汗,髮絲黏在額角。臉上泛紅,顯得有些狼狽。




雖是個哥兒,但手上卻利索極了。




放眼整個曬穀場,要不是他身量雖高挑但也偏纖細些,換個不熟的人來定要懷疑他是個漢子。




誰家哥兒有陶青魚這麼能幹。




不過再能幹又如何,這都回來幾天了,也沒見他男人找來。




見方霧跟楊鵲收拾東西走了,一旁的人忍不住了。




那嬸子問:“我說魚哥兒,你不是都成婚了,還跑回來做什麼?”




“就是,你那夫家不說?”旁邊另一個夫郎也道。




陶青魚撐著腰站直。




他目光掃過一旁看好戲的人,笑得亮眼彎彎,瞧著很是乖順。




“瞧嬸子、阿叔問的,我回自己家又不是往什麼別的漢子家裡鑽,哪能不許。”




眾人一聽,立馬在心裡罵了一句。




看陶青魚還笑眯眯的,皆是避開他的眼神,不敢再開口。




呸!不知廉恥。




這魚哥兒真是把他小爹爹的做派學了個十成十。




陶青魚笑容一斂,看道自家三叔過來,提溜著油菜杆往他三叔肩上一放。隨後自己拿了最後一捆回家。




“別聽那些人亂說。”




陶興旺整個人被油菜杆遮住,說出的話悶聲悶氣。




陶青魚無所謂道:“他們敢說我就敢回。”




動動嘴皮子的事兒,還能讓他們佔了便宜。




……




只幾日,陶家將要的東西也全都備好了。




月明星稀,天色已晚。醞釀了一下午的雨也如黃豆般砸下來。




陶青魚正廚房做魚丸。




他小三叔燒火,他跟他小爹爹在掐丸子。




現在只剩小半盆,做完這些待明日一早就要上縣裡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