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社桑落 作品

第16章:魚雷巡洋艦,左宗棠


                 海軍技術在發展到十九世紀中後期時,隨著魚雷等新式武器裝備的發明,出現了一個被稱為“綠水學派”或者“青年學派”的海軍戰略學說。書包閣

  “綠水”,顧名思義,就是近海,這種學說強調在近海的非對稱作戰,注重近岸機動防禦和破交作戰,主張大量採用由重炮、魚雷和速射炮等武裝起來的小型廉價軍艦,抗擊敵方鐵甲艦等大型昂貴的戰艦。

  客觀來說,這種學說是劍走偏鋒,在真正的海軍強國面前並不能發揮出太大的作用,但這種學說卻在傳統的海軍強國,法國那裡發揚光大。

  這件事看似奇怪,其實不然。

  一來,法國本就有著對新技術進行不斷創新和應用的優良傳統,對於許多新式技術的應用並不反感。

  二來,普法戰爭後,法國國力受損,無力繼續與英國進行海上爭霸,但又要面對來自英德的海上壓力,所以便讓“綠水學派”有了成長的沃土。

  而在遠東,無論是中國,日本還是暹羅,這些國家都是不折不扣的海軍弱國,多多少少都被這種學說吸引。

  而粵洋由於自身的諸多限制,資金、人才等相較於南北洋,都顯得不足。

  再加上北洋和南洋分管渤、黃、東、南四大海域,粵洋實際上只用管管廣東周邊海域,因此也最關注這種學說,試圖以大量的魚雷炮艦和蚊炮船來武裝自己,保證周邊洋麵的安全。

  “粵洋那邊最近應當是十分看好魚雷這種武器,在原有的巡洋炮艦基礎上,特意要求添加了魚雷發射管。”陳兆翱開始跟左念微介紹戰艦的數據。

  “該艦噸位1100噸,長70.2米,寬9米,吃水3.6米,2400匹馬力,航速16節,主要搭載兩門4.7英寸阿姆斯特朗炮,佈置在艏樓和艉甲板中線的頂部;四門哈奇開斯57毫米機關炮,分別安裝在兩座桅杆的兩側;四門11mm十管格林快炮以及為5具14英寸魚雷發射管,其中1具為艦艏水下發射管,另外4具分別安裝在兩舷。”

  格林快炮就是大家熟知的加特林機槍,晚清時被稱作十管格林快炮。

  粵洋訂購的這艘戰艦從去年10月提出基本要求到現在,經歷了多次修改,噸位從800噸增加到了不超過1200噸,主炮也從原有的4.7英寸(約120mm)光緒三式後膛銅炮變成了最新的4.7英寸阿姆斯特朗速射炮,由一門變為兩門,同時增加了5具14英寸(約355mm)魚雷發射管,4具裝在兩舷,1具安裝在船艏,配備20發刷次考普魚雷。

  雷擊戰術對航速的要求較高,所以這艘戰艦的速度也達到了一個較高的高度,裝備著從船政自研的臥式蒸汽機和4座圓筒鍋爐,可以輸出2400匹的馬力,在強壓通風下,這艘魚雷巡洋艦足以跑到18節!

  在19世紀八十年代中早期能跑到18節以上的戰艦,一般都是使用了強壓通風等技術,例如浪速艦、致遠艦等,她們的常規最大航速一般都在16-17節,但在強壓通風下,就可以跑出超過18節的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