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庭 作品

第121章 沒有不和,但是不熟

 第121章 沒有不和,但是不熟

 甚至,李基腦海裡莫名地蹦出了一個,絕對可以讓蔡邕驚愕交加的稱呼——“老逼登”。

 這個稱呼一出,恐怕會氣得蔡邕當場悔婚吧?

 在“計謀模擬器”的推演之中,順利地讓雙方婚事就此“黃”了,難道用的就是這種方式?

 屆時,再來上一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

 不行不行,味太濃了!

 尤其是蔡昭姬的前夫衛仲道就是河東人士,而且李基自稱是隴西人士,隴西同樣又屬於河西區域。

 衛仲道嘎掉的時候是個少年郎,如今李基同樣也是少年郎。

 此句一出,說不準能氣得當場抬走蔡邕。

 而就在李基不經意地在腦海裡冒出了不少不敬老丈人的念頭之時,蔡邕也是有些不知道該對李基說些什麼。

 對於李基這一位準女婿,蔡邕無疑是滿意的。

 無論是才學、樣貌、名聲、心性,蔡邕觀之,皆是上上之選。

 便是家世中落,並不是什麼豪門望族,但李基將來或可自成豪門望族,自然也就無須家世於背後點綴之。

 尤其是李基如此少年郎,並沒有介懷蔡昭姬的“不詳之名”,憂慮於蔡昭姬今後如何安身的蔡邕,心中甚至對李基有著一二分感激。

 終於,還是蔡邕率先打破了安靜,開口道。

 “賢婿,此次登門可有要事?”

 有了蔡邕的定調,李基也是暗自舒了一口氣,順著說道。

 “丈人,基此次前來,一則是為了求閱典籍,二則是有一事欲請丈人相助之。”

 “典籍之事,賢婿既為自家人,也無須再用‘求閱’二字,今後賢婿可自行出入偏院瀏覽就是了……”

 頓了頓,蔡邕接著說道。“就是不知道賢婿欲求之事乃是?”

 李基聞言,從袖子之中掏出了一份竹簡遞到了蔡邕的面前,在蔡邕打開竹簡看了起來之餘,開口道。

 “丈人,基至吳地,入目所見,江東之地與中原地區的差距不僅在於人口、經濟、糧食,還在於文化。”

 “中原之地多奇士,且私學盛行,類似於‘荀氏八龍’這等名士輩出。然,長江以南,罕見名士,便是連教導後輩之私學亦是少之又少,多僅是各世家豪族自行學之。”

 “如此一來,中原與江南之地的差異將日益變大,若無奇才名士以做支柱,江南之地何談繁榮?”

 “因此,基在此斗膽,初擬了一份書院建設計劃,請丈人為院長,教導有德之學子,教化眾生,為天下貢獻英才。”

 在這個時代有著大量的私學存在,但真正的書院需要在原軌跡的幾百年的唐朝才會初步出現。

 即便是潁川,那也是私學,也並非是真正的書院。

 因此,當蔡邕細細地看完李基在書簡之中所列的書院之名,可謂是深受震動。

 私學為私,均是名士為便於教導後輩或友人子弟而設。

 書院為公,則是廣收天下有天賦之學子教導之。

 儘管書院在李基的眼中或許算不上是什麼,但在這個時候恰好是踏出了教育“由私變公”的一大步,且也能一定程度改變文士俱出於世家豪族的局面,給予一些更底層的百姓上升的通道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