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以工代賑

 也就是竇太后死得早,否則董卓說不準還要當天子劉宏的後父也說不準。

 而天子劉宏目前來看,似乎也沒有戒酒戒色的打算,反倒是對於如此平衡把控朝政自得其樂。

 這對於李基而言,某種意義上卻是一件好事。

 作為權力金字塔最頂層的天子劉宏不變的話,短期內整個大漢的權力架構也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

 或許,劉備想要在天子劉宏駕崩之前爭取“揚州牧”幾乎不可能,但是揚州刺史兼吳郡郡守的官職還是相當之穩固。

 且待朝廷政令一到,由劉備督察揚州各郡收納流民,這無疑是通過“大義”將劉備身為揚州刺史的權柄放大到了極點,給了李基真正藉此插手掌控揚州其他郡的可能。

 更重要的是,隨著劉備在徐州四處借糧成功,通過徐州通道湧向吳郡方向的流民還在日益增多。

 這段時間以來,吳郡北面的長江之上一艘艘船幾乎都快劃得冒火了,接往吳郡的流民數量早在十天前就突破了十萬的數字。

 也幸好劉備的仁德與名聲,在賈詡暗中的引導下已經徹底在流民群體之中散播開來,方才始終沒有出現什麼亂子。

 只是,隨著聚集於吳郡北部的流民數量還在不斷增加,安置流民已然成了刻不容緩的要務。

 吳郡人口都不足百萬,有些略微偏遠的吳郡一縣之地全部人口都未必有十萬之數。

 如今隨著流民營中的流民數量不斷擴大,不僅僅糜竺的能力已經即將不足以把握住狀況,便是每日供給流民營的糧食都是個觸目驚心的數字。

 而李基也絕非是做慈善的,不可能耗費了巨量錢糧過後,僅僅是為了將所有流民都送給友郡。

 儘管李基已然派人不斷從流民之中篩選各種工匠、醫師或養殖類人才,源源不斷地送往吳郡各處進行安置。

 尤其是正在建立的造船工場,更是被李基塞了大量的各類工匠。

 即便有部份工匠不善造船,但李基也打算將造船工場進一步打造成某種意義上的“科技”中心。

 待有更多精力,再對造船工場進行細分出不同類別的方向。

 造紙、攻城器械、刀劍兵器等等……

 可以說,李基此前的腦海之中便有著無數的想法,只是缺乏著足夠的人才去為李基研發罷了。

 那些工匠,在李基看來便是與寶貝無異。

 至於其餘的醫師、養殖、耕種等人才,也均是目前吳郡所緊缺的。

 尤其是醫師,更是讓李基對於早就有所想法的“軍醫”體系有了創建的可能。

 而養殖類、耕種類人才,同樣也是吳郡所急需的。

 唯有親自了解過吳郡的現狀,李基方才明白此刻的吳地相對於中原而言,可謂是方方面面都是落後的。

 各種養殖、耕種技術,同樣也是遠遠不如中原來的先進。

 因此,這段時間李基除了居中坐鎮之外,每日幾乎沒有一刻空閒地緊急做出著一個個簡單的體系架構,然後則是不斷地從流民營之中篩選出各類人才進行集中塞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