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國士李基

 不過,李基自然不會直接說出真相,而是儒雅溫和地一笑,道。

 “皆是為了百姓。”

 “好一個皆是為了百姓,子坤真乃國士也。”

 劉虞的眼神之中滿是嘉賞,而是忍不住將手中的竹簡翻來覆去地看。

 竹簡之內的內容,自然是不止此前李基說服公孫瓚的那一部分,以蹋頓除掉張舉、張純為前提條件可以贖回烏桓俘虜,且贖回條件還需要烏桓交出大量的漢人奴隸以及戰馬。

 除此之外,其中還有大量關於如何利用白馬義從的威懾烏桓,丘力居二子蹋頓與樓班的矛盾,以及這一次蹋頓圍殺公孫瓚不成的聲望損失等等。

 繼而將原本開始趨向於聯合的烏桓一族產生內部分裂矛盾,開始一點點地落入到幽州的控制。

 劉虞見其內容,當即便知李基必然對政治、權謀、外交、民生等等俱有造詣,否則是萬萬寫不出這一卷起於烏桓俘虜,而後從方方面面針對烏桓的竹簡。

 竹簡之內,未有一個“殺”字,未有見血字眼,但若是依據此竹簡內容實行三五年功夫,劉虞確信烏桓恐怕再無翻身之地,徹底淪為替大漢看門的斷脊之犬。

 忽然,劉虞意識到了什麼,急聲問道。

 “此策甚妙,關乎幽州十年安寧也,子坤何不留在幽州親自推行,老夫願全權相托於子坤,絕不過問干涉。”

 “劉使君,非是基不願,實乃不可也。”

 李基臉上流露著滿滿的為難之色,道。

 “基乃是奉主公之命前往瀛洲調查當年倭國朝貢光武先帝之事,然半途見烏桓劫掠漢土,事急從權,尙來不及稟於主公便傾盡全軍抵禦烏桓,已有違臣屬本份。”

 “幸得主公大度且心懷仁義,未曾怪罪於基,反而又多次遣人送來糧草,以免不時之需。故以,基如今心中所想,莫過於回報主公之信任,恨不得即刻便前往瀛洲完成主公之命。”

 “而如今幽州戰事已隨之初定,且只需劉使君與公孫將軍相互配合,以基之推斷,大局已定也。因此基留於幽州已無用處,當速速前往瀛洲,而後早歸吳郡還令。”

 可以說,李基但凡是逮到機會,都會在劉虞的面前刷一波劉備的印象分。

 無他,蓋因好處良多。

 以長遠計,他日大漢坍塌,當今天子又血脈斷絕的情況下,劉備中興漢室,在“何人為帝”這一點上,劉虞的態度幾乎可以代表漢室宗親這一個團體的態度。

 因此,既然眼下不考慮做掉劉虞,扶持公孫瓚完全掌控幽州的前提下。

 那麼為主公而慮,最佳的選擇莫過於讓公孫瓚親近,又與劉虞交好,且儘量調和劉虞與公孫瓚之間的矛盾,讓整個幽州都暗中成為支持劉備的力量。

 只待他日劉備勢大北上中原,自見此中於幽州落子的好處。(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