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劉宏駕崩

 頓時,此言一出又是引來一片哭聲。

 須知賈詡那一副君子作態,在倭國一眾貴族之中的聲望同樣也是極高,不然也不會引得無數貴族追捧茶葉、瓷器等物了。

 事實上,李基同樣也是深感不適。

 被一眾倭人認賊作父那般對待,李基作為一個良心尚存之人,同樣也是會感到相當的心理壓力。

 尤其是心中縱使再如何嫌棄倭人,但為了維持形象,李基還是必須要作為一個符合漢使的姿態。

 “漢使大人,漢使大人,你若是不在瀛洲了,我該如何是好?”卑彌弓呼緊張地問道。

 “無須擔憂,為保倭國安穩,本使尚在漢軍駐地之中留有五千大漢精銳,國主只需心懷對大漢的尊崇,定可讓國主之位不會有一絲不穩。”

 李基溫和地答道。

 此言一出,更是讓卑彌弓呼以及一眾貴族感激涕零。

 經歷了關原一戰後,瀛洲之內已然形成了一種共識,那就是漢人天生就比倭人要強大不知道多少。

 因此,在李基無形的影響之下,如今瀛洲之內實際上已經沒有真正意義上用於對外戰爭的士卒,取而代之的則是“武士”這一階層作為暴力機構,用來鎮壓下層平民的暴動。

 至於抵禦可能存在的外敵,則是由大漢駐軍所負責,並且大漢駐軍的軍糧供給同樣也是由倭國所負責。

 而被李基留在瀛洲漢軍駐地的人選,除了率領五千水軍的甘寧之外,還有的便是作為李基代表的羅斌。

 只是隨著倭國的局勢徹底穩定了下去,留在倭國的羅斌實際上除了是個象徵符號之外,便是為了監視倭國之內是否會出現不利於大漢的傾向。

 至此,可以說瀛洲此刻已然徹底成了李基的形狀,被困於“閉關鎖國”與“種姓制度”的牢籠之中,且將源源不斷地為劉備集團輸送數之不盡的礦產。

 而在經歷了一番或會銘刻在倭國曆史之中的盛大歡送儀式結束,在以著卑彌弓呼為首的無數倭人跪送之下,李基登上“瀛洲號”率領著大軍開始朝著吳郡返航。

 此刻李基看著一望無際的大海,眼中也不禁浮現出幾分急切與思念。

 率軍離開吳郡之時尙是中平四年,如今已然是中平六年六月!

 在這足足兩年的時間裡,相隔波濤萬頃,劉備與昭姬的書信雖然時有傳來,但也讓李基不自覺湧起了深深的思念。

 且不僅僅是李基,由上而下的將士俱已有思鄉之心,對於返回吳郡相當的迫切。

 而除此之外,時時也關注著大漢局勢變化的李基,凝望著大海,眉頭卻是不自覺地深深地皺著,默默地念著不久前傳到瀛洲的消息。

 當今天子劉宏……於四月駕崩了!

 這也是李基迫切地迅速率領大軍,從瀛洲返回吳郡的最主要原因!(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