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若遺 作品

第二十六章 昨夜星辰昨夜風

 紅西中學的操場並不大,約莫五百方左右的樣子,並不算大。但是操場旁緊挨著的便是村民打麥的麥場,麥場大小約為操場的一半,兩個平地連在一起後,面積就綽然有餘。

 麥場是盛夏時期收割小麥後脫粒和積稈的主要場所。農民們會把脫粒機開到麥場上,四五個人分工合作,從塞麥稈、脫粒、揚場、入袋、挑廢稈,到扎麥稈堆,一條龍運轉,一氣呵成。即便坐在幾百米遠的教室裡,麥場上尖銳的機器聲依然會肆無忌憚傳到學生的耳中。只有等一天的勞作徹底結束,農民們披著一身厚重的粉塵離開後,學校方才真正歸於平靜。

 全部的小麥脫粒完成後,農民會把光禿禿的麥稈高高地堆疊到一起,壓成類似蘑菇的形狀。巨大的蘑菇造型如同一個個相連的小屋,整齊地樹立在麥場中。等到農民家需要生火做飯的時候,便會去麥場裡隨機抽兩把麥稈拿回家,就著砍好的木柴一起點火燒旺。待到木柴全部燒著時,再往爐子裡倒入一鏟子煤塊。如此一來,等木柴快要燒盡之時,煤炭也已經成功點燃,爐火就真正穩定下來了。接下來便是後續的燒水做飯等流程。

 初二的第一個學期,麥場裡的麥堆還非常齊整富饒,同學們上體育課時都喜歡紮在這裡玩。麥稈雖然扎人,但是累了就可以隨便抽兩把扔到地上當墊子用。這般天然乾爽的褥子,用起來還沒有成本,自是快意又舒適。雖然農民們也會找老師投訴,但誰又能管得了這一批又一批的熊孩子?時間長了,農民也都麻木了,隨便這些孩子們玩耍,反正麥稈遲早是要抽出來用的。

 山裡的體育課,向來不是被其他科目老師正大光明地臨時佔用,就是成為放養孩子們的黃金時段。體育老師偶爾心血來潮時,也會給同學們安排一些項目,但很多時候老師自己也不知道溜到了哪裡。這便是學生們最歡快的時間,大家三三兩兩紮成一堆,各玩各的,好不愜意。

 一些手藝好的學生會學著大人的樣子,把幾根麥稈紮在一起,不知怎麼地搗弄幾下,手裡的麥稈就變成了蟑螂、鳥、或者兔子等動物的樣子,引來不少同學豔羨,甚是神氣。

 李天賜和何朵都喜歡文學,兩人會時常相互抽查新學過的詩詞,輸了的額頭上就要捱上一記麥稈抽。優美的詩詞在李天賜流利的普通話朗誦下甚是動聽,連語文老師也會時常讓他在課堂上單獨唸誦課文裡的某些片段。李天賜學不會紅西鄉的方言,何朵便乾脆全盤用普通話跟他交流。因此在好友日積月累的薰陶下,何朵的普通話水平也飛速提高,兩人在一起時全是酣暢淋漓的普通話對白。其他同學偶爾也會饒有興致地前來搭話,但沒聊幾句便都掃興而歸,只留下何李二人旁若無人的談笑風生。

 這回李天賜不知道從哪裡弄來一本《唐詩三百首》,勾搭的何朵兩眼發直,好說歹說終於從李天賜手裡搶過來。二人趁著體育課的功夫,躲在麥堆裡學習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