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林嬴政 作品

第170章 楊國忠亂政,安祿山蓄謀,大詩聖出鏡

  安慶緒忍不住道:

  “那個讓父親忌憚的李林甫,不是都已經死了嗎?”

  安祿山聞言,情不自禁地打了一個寒顫,腦海之中回想起之前和李林甫見面的一幕幕。

  安祿山深吸一口氣,沉聲道:

  “再等等!爾等不知道李林甫的厲害,老子可是心知肚明。”

  “那老賊雖然死了,保不準還在河北留了什麼後手,就等著老子一頭撞上去呢。”

  安慶緒啞口無言,心中極為不解。

  一個死人,怎麼就能讓自家老爹如此忌憚?

  安祿山目光投向西南,那是長安的方向。

  再等等。

  再給楊國忠一些時間,等楊國忠徹底清除了大唐所有李林甫的棋子。

  到那時,天下誰能擋我安祿山!

  大秦世界之中,扶蘇微微吃驚。

  “這胡人,真要造反了!”

  秦始皇冷笑一聲。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胡人造反,有什麼奇怪的?”

  扶蘇啞然片刻,沉吟道:

  “或許,不應該太信任胡人,至少不能讓胡人獨當一面。”

  秦始皇嗯了一聲,淡淡道:

  “用當然可以用,但也需要制衡。”

  “像安祿山這般,一個人擔任范陽、河東、平盧三鎮節度使,掌控整個河北軍政大權,簡直就是國中之國。”

  “這般用人,若是不出事,那才叫見鬼了呢!”

  扶蘇深以為然。

  大漢世界之中,劉邦嘖嘖作聲。

  “這安祿山還真有點意思,竟然知道在起兵之前先收買人心。”

  “都說人不可貌相,誰能想到這麼一個肥豬玀,竟能野心勃勃至此呢?”

  聽著劉邦的銳評,群臣一時間都不知道該如何接話。

  還是蕭何打破了沉默,開口道:

  “臣覺得,天道有常,臣子各行其是,君王垂拱而治,才是天道所願。”

  “如安祿山和楊國忠這般奸佞,執掌大權,危害天道人倫,大唐如何不亂?”

  “唯似陛下這般聖人治世,大漢雖不如大唐富庶,卻可長久也。”

  劉邦眉頭頓時展開,朝著蕭何豎起了大拇指。

  “老蕭啊,你果然不愧是咱們沛縣老兄弟裡讀書最多的,說話就是中聽,朕喜歡!”

  說著,劉邦笑呵呵地看向金幕。

  “本來看到李隆基這小子的開元盛世,朕心裡是真有點不舒服的。”

  “但現在嘛,也就那麼回事!”

  “唉,就是苦了這些李隆基治下的大唐老百姓了。”

  貞觀世界之中,李世民看著金幕,長久無言。

  大唐群臣,也是一個個表情非常凝重。

  任何一個人都能看出來,金幕視頻之中的大唐發展到這一幕,亂局的苗頭已經出現。

  而且,極有可能就是這個安祿山所引爆!

  房玄齡乾咳一聲,道:

  “陛下,臣覺得,任用胡人番將其實並無問題,但讓一個胡人掌控如此巨大的權勢,還是過分了一些。”

  群臣聞言,紛紛贊同。

  “咱們大唐的基業,確實也有許多胡人將軍從中協助,幫大唐征戰,並非所有胡人都不可靠。”

  “但不管是胡人還是漢人,都不應該獲得如此重要的權力,在地方上完全無人可制衡。”

  貞觀時代,名臣輩出。

  朝堂之上這些後世史書赫赫有名的人物,一眼就看出了真正的問題所在。

  沒人制衡!

  一旦一個人掌控了無人制衡的權力,他的野心就會迅速的膨脹。

  絕對的自由,只能代表著災難和毀滅!

  李世民點了點頭,道:

  “是啊。看來,朕有必要想個辦法,加強一下將來的皇家教育才行。”

  這個念頭,在李世民看這段視頻期間,越發強烈,直至今日被說出口。

  大唐後世這些皇帝,明顯缺乏足夠的帝王教育。

  李世民準備以自己多年的治國經驗,寫一本僅供大唐後世皇帝、太子閱讀的書。

  書名李世民都已經想好了,就叫做——

  《帝範》。

  金幕中,視頻還在繼續播放著。

  【各種各樣詆譭朝廷的流言,在安祿山的縱容和支持下,瘋狂在河北各地傳播。】

  【這流言傳播速度極快,以至於就連長安城之中的楊國忠都得到了消息。】

  畫面之中,楊國忠急急忙忙,來到了李隆基的面前。

  “陛下,安祿山在河北蓄養軍隊死士,老臣覺得他這是要造反啊!”

  正在和楊貴妃一同賞景的李隆基聞言,頓時皺眉。

  “安祿山要造反?你可有什麼證據?”

  楊國忠二話不說,立刻就拿出了一大堆的奏摺。

  “陛下請看,這些全都是河北各地的官員,上奏章告發安祿山的摺子。”

  李隆基隨意翻了幾張,就丟到一旁。

  “行了,朕知道了。回去做你的事情吧。”

  楊國忠面如土色,但依舊只能訕訕離開。

  楊貴妃站在一旁,見狀不由好奇道:

  “陛下似乎早有預料?”

  李隆基鼻尖傳來一陣香味,正是來自於楊貴妃身體,讓他頓時感覺心情大好,便笑道:

  “這些個摺子,全部都是楊國忠的黨羽送上來的,朕是一個字都不會相信。”

  “再說了,安祿山不是愛妃的好兒子嘛,愛妃平日裡也沒少說他的好話。”

  楊貴妃聞言,頓時不由捂嘴嬌笑,瞪了李隆基一眼。

  “陛下真討厭,妾身還年輕著呢,哪裡來的這麼一個大胖兒子?”

  李隆基被楊貴妃這一眼弄得半邊身子都酥軟了,嘿嘿一笑,摟住了楊貴妃的腰肢。

  “好好好,咱們不要這個又老又胖的兒子,咱們自己造一個又白又胖的好兒子!”

  【楊國忠對安祿山的警惕和彈劾,在李隆基看來,這只不過是兩名臣子之間相互的爭權奪利罷了。】

  【李隆基並未採信楊國忠的話,因為他需要一個人來制衡楊國忠,安祿山這位手握重兵的臣子就是最好的選擇。】

  【話雖如此,李隆基依舊保持著一定的警惕,於是便下旨讓宦官輔趚琳去見安祿山,打探河北情報。】

  【不想,輔趚琳到了河北,接受了安祿山大筆金錢的賄賂,回京之中極力稱讚安祿山的忠心。】

  【但楊國忠依舊不死心,又對李隆基聲稱,安祿山心存反志,如果李隆基召安祿山來長安,安祿山肯定是不敢來的。】

  【於是李隆基便發出聖旨,召安祿山前往長安述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