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林嬴政 作品

第180章 李亨的騷操作,讓李淵和李世民都無語了,杜甫再登場

  頡利可汗率領剩餘的數千殘兵敗將北逃,李世民如今正在追擊之中。

  另外一邊,鎮守晉陽的李建成得到消息後,也趁勢發兵進攻梁師都割據的朔方城。

  朔方城得知頡利失敗的消息後爆發了內亂,最終梁師都被殺死,朔方獻城而降。

  李淵看到這裡,不由眉飛色舞,哈哈大笑了起來。

  “好,好啊!世民和建成這兩兄弟,果然沒有辜負朕的期望!”

  在場的大唐群臣聞言,也是一個個都喜笑顏開。

  裴寂拱手道:

  “恭喜陛下終於徹底消滅了華夏所有的割據勢力,成為真正的華夏之主!”

  蕭瑀目光發亮,道:

  “如今大唐擊潰頡利,滅了梁師都,下一步就可以沿著河西走廊西進,去將西域給收回來了!”

  蕭瑀這番話,立刻又讓眾人振奮起來。

  自從西晉滅亡之後,中原王朝已經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數百年。

  即便是在大隋最強盛的時期,也只不過將勢力擴張到了河西走廊的最西邊敦煌,依舊沒有讓西域各國重新臣服。

  如今,大唐終於有了再一次把西域納入華夏版圖的希望。

  而且,不是在李世民或者李治的朝代,而是在開國皇帝李淵的這一朝。

  就在今天!

  李淵滿臉得意,笑呵呵地開口。

  “好好好,諸位卿家們,爾等可以好好的商議一下,拿出一份接下來大唐對西域的攻略來了。”

  正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李淵在接到捷報之後,心中的鬱悶被沖淡了大半,再抬頭看向面前金幕時,就沒有那麼難受了。

  李淵心想。

  “這些個臭小子,終究還是沒有朕這個開國皇帝來得成熟穩重!”

  “哼哼,朕或許也應該考慮一下,學一學朱元璋,寫一本《大唐祖訓》給後世皇帝才行!”

  金幕之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在長安、陝州接連兩戰之後,安慶緒僅僅率領數千兵馬逃到鄴城。】

  【此時大唐朝廷若是派兵追殺,應該是很非常容易就徹底平定叛亂。】

  【但非常奇怪的事情發生了,皇帝李亨一邊迴歸長安,一邊讓人去接太上皇回長安,卻絕口不提繼續北上追擊安慶緒的事情。】

  【安慶緒得到了極其寶貴的喘息機會,便又開始四處召集兵馬。】

  【叛軍的幾大將領,如蔡希德、田承嗣、武令珣等人紛紛領兵來投,短短的兩個月後,安慶緒又從一個光桿司令,變成了坐擁六萬兵馬。】

  【但叛軍內部,也並非所有人都忠於安慶緒的。負責駐守范陽大本營的叛軍大將史思明,就生出了異心。】

  畫面一轉,已經是范陽城。

  城池之中,有一座氣派恢弘的府邸,原本是范陽節度使安祿山的官邸,如今則掛上了“大燕皇宮”的牌匾。

  史思明大踏步地走入這座大燕皇宮之中,很快就來到了皇宮寶庫。

  寶庫之中,無數裝滿的大箱子整整齊齊地碼放著。

  史思明隨意地打開幾個箱子,金燦燦的光芒頓時從箱子之中綻放開來,讓史思明整張臉龐都映成金色。

  史思明看著眼前這些寶物,露出了貪婪的表情,他隨手拿起一件黃金燈盞,在手中翻來覆去地把玩良久。

  隨後,他轉過身來,對著身後一眾親信笑道:

  “各位,這些都是之前從長安、洛陽搶奪回來的財富。”

  “若是我等南下去當那安慶緒的狗,那麼這些財寶和我們沒有任何關係。”

  “若是爾等願意奉我為主,我便將這些財寶全部分給諸位。”

  “諸位覺得如何?”

  在場眾人早就已經被這琳琅滿目的財寶弄的目不暇接,一個個都要流下口水,聽到了史思明的話之後再無遲疑,紛紛跪下。

  “臣等見過陛下!”

  史思明放聲大笑。

  【在獲得了范陽諸多軍頭的支持後,史思明事實上自成一派,和安慶緒決裂。】

  【但他自知范陽乃是安氏父子經營了幾十年的根據地,安氏的影響力一時間難以去除。】

  【於是史思明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向大唐請降!】

  畫面一轉,已經是大唐長安城中。

  皇帝李亨坐在龍椅上,一臉欣喜地拿著手中的奏章,對著面前群臣道:

  “各位卿家,史思明上表願意率領范陽諸郡歸降朝廷了!”

  群臣聞言,有些大喜過望,有些則面露憂慮。

  已經被召回長安的郭子儀正色道:

  “陛下,臣和史思明也曾經在河北戰場打過交道,此人十分狡詐,又殘害過諸多大唐忠良,其言不足為信啊!”

  郭子儀話音剛剛落下,李亨臉上就露出了不高興的表情。

  一旁的宦官李輔國察言觀色,立刻就站了出來,反駁道:

  “郭大人說這番話就不對了,之前史思明是為了安祿山辦事,如今安氏敗亡在即,史思明是個識時務的願意重歸大唐,難道不是好事?”

  “能勸降史思明,兵不血刃的收復河北十幾個郡,避免更多生靈塗炭,這是大大的善政,也是陛下威嚴加於四海的明證!”

  聽到李輔國的話之後,李亨臉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好了,朕意已決,接受史思明的投降!”

  【李亨下旨,將史思明封為歸義郡王、范陽長史、御史大夫、河北節度使,又將史思明的兒子等封為列卿,還派烏承恩和宦官李思敬等人對史思明進行安撫。】

  貞觀世界之中,李世民看到這裡,眉頭頓時皺了起來。

  “這李亨,竟然真的接受了?”

  貞觀群臣也是面面相覷。

  長孫無忌忍不住開口道:

  “史思明乃是安祿山的心腹,之前也是在河北犯下諸多罪行。”

  “若說接納其他人投降也就罷了,安慶緒、史思明這般罪魁禍首,怎麼能容許他們繼續活下去?”

  群臣對長孫無忌之言深以為然。

  李績沉聲道:

  “若是史思明都能活,那豈不是說安慶緒遞上降表也能活?”

  “那之前洛陽、長安,乃至整個中原和河北那些忠於大唐軍民的奮戰,又算什麼呢?”

  程咬金搖了搖頭,無法理解。

  “這史思明似乎也並未交出兵權?難道投降這種事情,只需要簡簡單單在嘴巴上說一下就行了嗎?”

  李世民聽著群臣的質疑,默然半晌,輕聲開口。

  “看來,在長安城之中,恐怕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事情發生啊。”

  這句話頓時點醒了眾人。

  李治沉吟片刻,大著膽子開口。

  “會不會還是因為李隆基?”

  李承乾心念急轉,正打算說話,卻被一旁的李泰搶先開口。

  “兒臣知道了,李亨應該是在利用這段時間排除異己,徹底把太上皇李隆基的勢力打壓出大唐的核心權力中樞!”

  “故而,李亨並沒有選擇繼續開戰,而是要等到權力穩固之後,再消滅叛軍。”

  “這就叫‘攘外必先安內’!”

  李承乾聽到李泰這番話,頓時氣了個半死。

  這臭小子,說的都是本宮的臺詞!

  李世民看向李泰,露出讚許的表情。

  “確實是這個道理,陳玄禮這小子,還真是好心辦了壞事啊!”

  若是當日馬嵬坡之變,陳玄禮選擇聽從李亨的話,直接將李隆基逼死,情況就不一樣了。

  李隆基和楊國忠都死了,整個大唐的最高權力自然而然的落在太子李亨身上,無可置疑。

  但只要李隆基一天不死,哪怕僅僅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太上皇,對李亨來說也是非常大的威脅。

  李亨在啟用任何一箇舊臣的時候,都會不可避免的想:

  “朕將此人提拔起來,他究竟是會忠於父皇,還是忠於朕?”

  無形之中,失去執政權力的李隆基,還是給大唐造成了巨大的內耗。

  李世民想到這裡,不由哼了一聲,對李亨也有些不滿。

  “這李亨小子,做事情就是瞻前顧後,也不懂得豁出去搏一把!”

  群臣聞言,表情也是有些古怪。

  陛下,當年您在玄武門是豁出去了不假,但您殺的也就是親兄弟而已,李淵不也好好的當了幾年太上皇麼?

  您不殺您的父皇,卻讓李亨殺他的父皇,這多少有點說不過去吧。

  李世民也回過神來,忙對李承乾三兄弟補充了一句。

  “爾等將來一定要教育好子女,絕對不能發生這種事情!”

  三兄弟心中情緒複雜,但臉上都是恭恭敬敬地領命。

  另外一個世界之中,漢武帝呵呵冷笑一聲。

  “這李亨也挺慘的,頭上有人的感覺,那是真不好過啊。”

  說話的時候,漢武帝語氣之中若有若無地透出幾分冰寒。

  這種寒氣讓在場所有的大漢臣子都噤若寒蟬,一個字都不敢說。

  一旁侍立的金日磾心中一動,想起了漢武帝剛剛繼位的時候。

  漢景帝死後,身為太子的劉徹繼位,但當時的朝政並不是掌控在他的手中,因為在他的頭頂上,還有著一個輩分極為尊貴的人。

  一名女子。

  那就是大漢太皇太后,竇氏(竇漪房)。

  竇氏是漢文帝劉恆的正妻,在漢景帝在位時就大量提拔竇氏外戚入朝為官,更一度想要讓梁王劉武繼承哥哥漢景帝的皇位,為此和當時是太子的漢武帝有著不小矛盾。

  等漢武帝繼位後,打算推行新政,以儒家學說取代大漢立國至今的黃老學派,卻又遭到了這位竇太皇太后的反對。

  別看已經是老太太了,但竇氏的下手非常狠辣,直接就把新政的核心成員趙綰、王臧等人誅殺,迫使漢武帝不得不放棄了這一次新政。

  直到漢武帝繼位的第六年,這位老太太終於死了。

  真正獲得權力的漢武帝,才開始大展拳腳,提拔了一大批忠於自己的儒家大臣和法家酷吏,聯手打壓了黃老學派。

  又啟用衛青和霍去病等名將,對外開拓。

  最終,才有瞭如今輝煌無比的大漢!

  金日磾回憶到這裡,心中突然生出一個想法。

  在竇太皇太后沒死的那六年裡,陛下心中的苦悶,恐怕比如今的李亨還要更甚吧?

  畢竟李亨是真正有實權的皇帝,而陛下名義上是皇帝,做什麼事情卻還需要得到那位太皇太后的允許。

  難怪陛下會如此生氣了,畢竟是真正的感同身受啊。

  就在此時,漢武帝又一次開口了。

  “去病兒啊,你覺得這史思明如何?”

  霍去病經過這些時日的療養,臉色已經恢復不少,聞言便笑道:

  “臣如果身處大唐,史思明是不是真心歸降朝廷,臣一點都不關心。”

  “若真的自然最好,若是假的,那臣直接率領一支精銳把他滅了,也就是了。”

  漢武帝愉快地笑了起來。

  “好好好,果然不愧是朕的冠軍侯。”

  “呵呵,就是這個李亨,怕他沒有這種膽氣和見識!”

  漢武帝有些鄙夷地看著李亨。

  這小子,被父皇打壓了這麼多年,早就已經成了一個懦弱多疑的廢物。

  倒是和他爺爺李旦挺像的。

  草包一個!

  想到這裡,漢武帝目光又轉向一旁的太子劉據。

  劉據心中一驚,下意識地挺直身體,擺出一副“恭聽父皇教訓”的模樣。

  漢武帝再度皺眉。

  他突然覺得,自家這位太子的神態和模樣,怎麼感覺和李旦、李亨這對爺孫也非常神似呢?

  難道說,朕冊封的這個太子,將來也是一個不中用的廢物?

  金幕之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在等待了整整九個月之後,長安帝都之中終於又一次發出了命令。】

  畫面之中,一名宮廷使者站在李光弼的面前,高聲宣讀旨意。

  “……著爾立刻領兵前往鄴城,消滅反賊安慶緒,還大唐一個朗朗乾坤!”

  李光弼恭敬接過旨意,但臉上明顯有著疑惑表情。

  他想了想,不動聲色地抖了一下袖子,一個小小的袋子滑出。

  宮廷使者雙目一亮,立刻握住李光弼的手,笑道:

  “李大人,未來可期呀!”

  李光弼呵呵一笑,用力握了握使者的手,確信袖子已經變空之後才鬆開,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尊使,本官其實心裡有點疑問。”

  “李大人但說無妨。”

  “這旨意之中,怎麼沒有此次出征鄴城的主帥之名呢?本官領兵前往鄴城之後,要在誰的帳下聽令?”

  李光弼心中還是有數的,他雖然戰功卓著,但大唐朝廷之中還有太子李豫、老將郭子儀、僕固懷恩這些名氣和職位都在李光弼之上的,輪不到李光弼來當這個主將。

  使者聞言,沉吟片刻道:

  “不瞞李大人,其實我也不知此次主將是誰。”

  “啊?”李光弼震驚了。

  過了好一會,李光弼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