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林嬴政 作品

第180章 李亨的騷操作,讓李淵和李世民都無語了,杜甫再登場

  “這一次召集了九路節度使,號稱六十萬大軍,難道就沒一個主將來指揮?”

  使者有些尷尬地笑了一聲,道:

  “或許是陛下還沒有做出決定吧,總之等將軍抵達鄴城之時,應該就會有一個準信了。”

  李光弼滿腹疑惑,只能目送使者離開。

  【皇帝李亨雖然下旨征討安慶緒,但卻做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決定。】

  【在這一戰之中,大唐九路節度使,竟然沒有一個主帥,而是各自見機行事!】

  只見畫面之中,皇帝李亨坐在龍椅上,信心滿滿地開口。

  “安慶緒困守鄴城一隅,不過是苟延殘喘罷了。”

  “朕大兵一至,安氏叛軍必然灰飛煙滅,又何須多此一舉呢?”

  “只需諸將便宜行事便是了。”

  貞觀世界之中,李世民看到這一幕,整個人都傻眼了。

  “沒有主帥?這個李亨,他莫不是得了失心瘋了?”

  在場的貞觀群臣也同樣都是面面相覷,一臉的不敢置信。

  李績吃驚道:

  “多路大軍出征,若是沒有一個主帥,單單是軍隊物資的調配恐怕都要出大亂子吧?”

  程咬金也道:

  “誰是前軍誰是側翼誰是後隊都不知道,這一仗怎麼打?”

  侯君集連連搖頭。

  “簡直就是亂七八糟,外行指揮內行!”

  長孫無忌陷入沉思。

  這位最得李世民信任的貞觀朝頭號名臣,似乎想通了什麼,正準備開口。

  便在此時,李治突然開口了。

  “或許,李亨就是故意不想設主將,免得主將獲得更大的功勞!”

  眾人聞言,都是一怔。

  李泰皺眉看著李治。

  “九弟,你可不要胡說八道!”

  李治正色道:

  “四哥,愚弟並不是在胡說。”

  “從之前的情況來看,這一次的主帥,太子李豫無疑是最合適的。”

  眾人聞言點頭,表示認可。

  太子李豫作為主帥,領兵收復了長安和洛陽,他若是繼續領兵征討安慶緒,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李治道:

  “可若是太子李豫真的以一己之力消滅了所有叛軍,那他在大唐之中的聲望之隆,完全不在李亨這個父皇之下了。”

  “考慮到……呃,盤點視頻之中咱們大唐皇室之間這麼多爭權奪利的事件,想來李亨是怎麼樣也不會讓李豫成為主帥,拿到這種不世奇功的。”

  “畢竟,長安城之中現在已經有了李隆基一個太上皇,李亨應該不願意才剛登基兩年也成為新的太上皇。”

  李治的話一說出來,眾人仔細一想,都覺得頗為有理。

  長孫無忌臉上露出驚訝的表情。

  李治所想,和長孫無忌剛剛心中所想一般無二!

  長孫無忌深深地看了一眼李治,心中暗想。

  “難怪是能讓大唐版圖最大的皇帝,確實是見識不凡啊。”

  “或許,是時候在這位九皇子的身上押注一二了?”

  李世民臉上也露出了讚許的表情,對著李治道:

  “你繼續說。”

  李治得到鼓勵,立刻振作精神,繼續開口道:

  “排除掉太子李豫,那最好的人選肯定就是郭子儀了。”

  眾人再度點頭。

  李豫畢竟只是名義上的主帥,真正指揮收復長安洛陽的人其實是郭子儀。

  讓郭子儀來當這個主帥,同樣也能讓人心服口服。

  李治又道:

  “但郭子儀來當的話,李亨心中也是會擔心的。”

  “一旦郭子儀滅了叛軍,誰能保證郭子儀將來不是另外一個功高震主的安祿山,甚至是……司馬懿?”

  眾人一時無言。

  李世民突然有點心累,發出了一聲感慨。

  “怎麼哪都有司馬懿這個老不死呢?”

  於是李世民乾脆發了一條彈幕。

  【唐太宗李世民:司馬懿,你真是一個千古蠢材,華夏罪人啊!】

  西晉世界之中,坐在椅子上的司馬懿正興致勃勃地看著視頻呢,被這突如其來的一條彈幕給搞得愣住。

  過了好幾秒,司馬懿才回過神來,怒氣衝衝地也發了一條彈幕反駁。

  【晉高祖司馬懿:李世民,老夫可沒得罪你吧?你大唐子孫不肖,關老夫屁事?】

  還沒等李世民再發彈幕,已經有幾條新的彈幕迫不及待地跳了出來。

  【魏武帝曹操:司馬懿,你就是一個千古罪人!】

  【昭烈帝劉備:無恥老賊,只會狺狺狂吠!】

  【吳大帝孫權:人模狗樣,廢物一個!】

  司馬懿揉了揉太陽穴,一陣心累。

  “這三個混賬東西,不就是老夫的兒子們滅了他們嘛,一天天在這裡聒噪什麼?”

  想到這裡,司馬懿又高興了起來,興致勃勃地再發了一條彈幕。

  【晉高祖司馬懿:來來,爾等儘管發出敗犬之哀嚎吧,反正老夫司馬氏才是最後的勝利者,哈哈哈!】

  【魏武帝曹操:司馬老賊,孤%¥%#¥】

  【系統提示:魏武帝曹操因出言不遜被系統禁言一個月,請各位用戶注意彈幕禮儀,文明用詞。】

  ……

  金幕之中,視頻繼續播放。

  【就在九路大軍聚集鄴城之後,果然亂象頻發。】

  【九路節度使各自不服,許多人的部下甚至因為軍糧等事發生了械鬥。】

  【鄴城附近的老百姓,也因此而遭遇了深重的劫難。】

  畫面之中,一匹瘦馬載著一名瘦削的大唐小吏,在黃昏的暮色中緩緩而行。

  這小吏的面孔才剛剛浮現,頓時就是一片彈幕。

  【宋太祖趙匡胤:哇,詩聖又出現了!真是太好了!】

  【宋仁宗趙佶:朕好想成為詩聖的關門弟子!】

  ……

  秦始皇沉吟良久,還是費解地搖頭。

  “作詩,真能得到歷朝歷代皇帝如此的追捧?”

  “那屈原,也不就一個無能狂怒的楚國匹夫而已麼。”

  扶蘇雙手一攤,表示我也很費解。

  費解的並不僅僅是秦始皇父子,還包括大唐之前的諸多朝代皇帝們。

  畫面中,杜甫騎著馬,來到一處村莊。

  他很快敲響了其中的一扇門。

  門口打開,露出一名老翁警惕的面容。

  “爾乃何人?”

  杜甫對著老翁笑道:

  “請問此地可是本地村正之家?我乃杜甫,奉命南下洛陽。”

  “天色已晚,想要找個地方投宿,還請方便一二。”

  說著,杜甫取出通關文書,又拿出了半錠銀子。

  老翁仔細讀完通關文書,又接過半錠銀子,臉色好了不少,這才開門拱手道:

  “在下王爾,杜大人稱呼我為老王便是。”

  “請進吧。”

  杜甫跟著王老翁走入院中,發現這院子雖大,卻只有一名老嫗,看起來應該是王老翁的老伴。

  杜甫隨口問道:

  “王老,敢問此村何名啊?”

  王老翁扯了扯嘴角,露出一絲勉強笑意。

  “本村名為——石壕村。”

  杜甫哦哦點頭。

  “石壕村,聽起來倒是一個好名字。”

  “對了,村中似乎並沒有多少人,都逃難去了嗎?”

  王老翁表情微微僵硬,過了片刻才道:

  “都去打仗去了。”

  杜甫突然若有所覺,轉過頭去,發現那老嫗死死地看過來,眼神很是奇怪。

  杜甫嚇了一跳,不敢再多問些什麼。

  接下來的畫面中,杜甫勉強吃了一些老翁老嫗弄來的餐食,就在一旁的廂房睡下。

  突然,一陣震耳的敲門聲,讓杜甫驚醒。

  他下意識走到窗邊,開窗朝著院門看去。

  剛一開窗,就看到一道身影從眼前閃過,敏捷地從後牆翻走。

  “咦,這不是王老翁嗎?”

  杜甫心中不由疑惑。

  難道這所謂的村正,其實是個……偷人的漢子?

  還是說,有那剪徑強人夜半進村?

  杜甫表情不由凝重,趕忙回到床上,拿起了一把長劍。

  剛做好準備,就聽到院門吱呀一聲打開了。

  一個嘶啞的女聲傳來。

  “各位大人,夜來本村何事啊?”

  杜甫聽出這是老嫗的聲音,心中不覺一動。

  “大人?聽起來是官府中人,我倒是不能輕舉妄動了。”

  他小心翼翼地站在窗邊,透過縫隙朝著院門處看去。

  一名身著官帽的吏員,帶著幾名隨從,舉著火把走了進來。

  那吏員怒氣衝衝地對著老嫗喝道:

  “爾家老王呢?讓他滾出來,之前說了今日要派出五十名青壯應徵入伍,他為何不能做到?”

  “你可知縣令大人震怒,爾等會是什麼下場?”

  老嫗表情驚慌,噗通一聲跪了下來。

  “大人有所不知,老嫗家中三個兒子,都已經全部前往鄴城服役了呀。”

  “前些日子,小兒子派人傳回家書,說他的兩個哥哥都已經……”

  說著,老嫗忍不住哭了起來,極為傷心,令人動容。

  那小吏面無表情地看著老嫗,冷冷道:

  “少說廢話,叛軍亂起,這中原之地,誰家沒死過幾個人?”

  “如今上官命令下來,爾等做不到,那我只能拿爾等是問!”

  杜甫聽到這裡,心中怒氣不由上湧,直接開門走了出去。

  “閣下,這位老婦已然承受喪子之痛,你又何必如此冷嘲熱諷?”

  小吏看到杜甫先是一驚,隨後眼睛一亮。

  “好啊,沒想到爾等竟然還在家中私藏青壯不去服役?”

  “來啊,給我把他拿下,押去前線大營!”

  杜甫心中一驚,立刻拿出文書,喝道:

  “我乃鄰縣官吏,奉命前往洛陽公幹,爾等可不要亂來!”

  小吏接過杜甫手中文書,皺眉片刻,非常不情願地揮了揮手。

  “好了,這位確實是杜大人,爾等都散了。”

  看著幾名隨從散開包圍,杜甫心中一鬆,又對著小吏道:

  “我今日投宿於此,覺得這位王老……太,確實是個好人,閣下又何必為難她呢?”

  他知王老翁逃跑必有內情,故而言語之中刻意避免提及。

  小吏露出無奈表情,對著杜甫倒起了苦水:

  “杜大人,你是有所不知啊,如今叛軍亂起,四處都要打仗徵兵。”

  “咱們縣這邊,九名節度使,各個都派人過來要人、要錢、要糧!”

  “您想啊,節度使大人,那一個個都是天上的大人物,咱們縣的縣令敢違逆嗎?”

  “我等也是奉命而為,還請杜大人不要阻攔我等。”

  “若是我這一次不能滿足縣令大人的要求,那麼我也是要有大麻煩的。”

  “大家都是官場同袍,還請杜大人通融一二。”

  杜甫聞言,不由默然。

  節度使,對於眼前的杜甫而言,何嘗又不是天上的大人物呢?

  杜甫深吸一口氣,正色道:

  “閣下應該也看到了,這村正家裡確實無人,還請到其他地方去徵兵吧。”

  小吏聞言,不由遲疑。

  就在此時,那老嫗突然開口。

  “若是大人不棄,老身願意跟隨大人從軍。就算不能上陣殺敵,在營地之中給大軍煮些餐食,做些洗衣服的活計還是可以的。”

  “還請大人放過我家老王吧。”

  聽著婦人的苦苦哀求,小吏皺眉片刻,視線掃到杜甫,露出極不情願的表情。

  “罷了,那爾就速速跟我前往鄴城大營,走快些,說不定還來得及給大軍煮明日朝食!”

  老嫗跟著小吏等人離開,院子之中重新變得安靜下來。

  杜甫看著砰一聲關緊的大門,下意識地伸出手,想要抓住什麼。

  但最後,他只是長長地嘆息一聲,轉身回到了屋子裡。

  天亮了。

  眼圈通紅的杜甫走出房間,牽馬準備離開。

  一個聲音響起。

  “多謝杜大人昨夜搭救之恩。”

  杜甫愣了一下,順著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去。

  昨夜消失的王老翁,又出現了。

  杜甫看著王老翁,表情極度複雜,想要說些什麼,痛斥一番這個拋下妻子獨自逃跑的懦夫。

  但最終,杜甫只是嘆息一聲,從袖子之中又拿出了一錠銀子,交給老翁。

  “保重。”

  在老翁千恩萬謝之中,杜甫策馬離開。

  畫面一轉,杜甫坐在黃河的渡船上,思緒萬千,提筆在桌案上寫下了一首詩。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

  ……

  良久,杜甫丟下手中毛筆,一聲長嘆。

  “這亂世,究竟何時才能重歸寧靜?”

  聽著杜甫的嘆息,金幕之前,歷朝歷代的皇帝盡皆默然。

  朱元璋也是一聲長嘆。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等了好一會,朱元璋突然皺眉,道:

  “朱棣那臭小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