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林嬴政 作品

第182章 李隆基盤點視頻結束,李淵要給李建成和李世民做個了結

  【李光弼見史思明勢大,不得已只能選擇撤離洛陽,將洛陽城軍民護送遷入潼關。】

  畫面之中,洛陽城外寬闊的官道上,擠滿了逃難的人群。

  各種孩子的啼哭聲,以及大人臉上無助的表情,充斥在金幕之中。

  一名婦女緊緊地抱著懷中襁褓,有些茫然地對著旁邊的丈夫開口。

  “夫君,大唐究竟是怎麼了?”

  “為什麼洛陽,總是一次又一次的遭遇劫難啊?”

  聽著這婦女幾乎是哭泣一般的發問,她的夫君也是無言以對。

  不僅僅是她的夫君,看到這一幕的歷朝歷代皇帝,或多或少,心中都有些觸動。

  活生生的民間疾苦,撲面而來,這種最為草根,但是又最為誠摯的畫面,總是最能打動人的。

  這名夫君一聲嘆息。

  “誰知道呢?只希望這場戰亂,能夠早一些平定吧。”

  【史思明雖然奪得洛陽,卻只是一座空城,這對原本渴望再度劫掠一番的叛軍士氣造成不小打擊。】

  【隨後,李光弼又率領重振旗鼓的唐軍主力,和史思明在河陽進行會戰。】

  激烈的戰鬥畫面再度出現。

  但這一次,歷朝歷代的皇帝們,或許是因為見得太多了,反而變得有些麻木,心境不起一絲漣漪。

  只有貞觀世界之中的李世民嘀咕了一句。

  “這一次,應該不會再輸了吧?”

  只見李光弼各種計謀迭出,將兵力佔據優勢的史思明弄得灰頭土臉。

  史思明暴怒之下,不斷責罰麾下將領。

  叛軍將領恐懼之下,接連投降大唐官軍。

  最終,在雙方的決戰日,李光弼奇兵突襲,一舉擊破河陽北側敵軍。

  史思明見狀,只能選擇率軍撤退。

  緊接著,雙方又接下來永寧、莎柵等地爆發大戰。

  李光弼每次都能以少勝多,積小勝為大勝。

  逐漸地,戰場局勢被李光弼徹底扭轉。

  看著逐漸好起來的戰局,唐初世界之中的氣氛,又一次的活躍了起來。

  裴寂笑呵呵地開口。

  “事實證明,大唐朝廷方面的名將和士氣從來都是不缺少的。”

  “只要沒有人瞎指揮,咱們大唐一定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聽著裴寂的話,不少人都覺得很有道理。

  但就在他們想要開口的時候,話到嘴邊,突然一個個表情都變得古怪,閉上嘴巴。

  李淵的表情也是極其的微妙,忍不住揉了揉太陽穴。

  “老裴啊,你別說了,朕現在可能有點……呃,不知道該怎麼形容。”

  “總之,只要朝廷這邊的戰局一變好,朕就覺得又要有一場大敗來了!”

  裴寂啞然片刻,開口道:

  “這,都已經兩次了,總不至於還有第三次吧?”

  【接連的勝利,讓大唐朝廷之中的樂觀氣氛又一次高漲。】

  【此時作為監軍的宦官魚朝恩聽信傳言,認為叛軍將士在長久的失敗後思鄉心切,一定不會死守洛陽,便接連上書給皇帝李亨,慫恿李亨和史思明決戰。】

  【李亨派人詢問李光弼的意見,李光弼非常清醒,答覆道:“叛軍遭遇的多是小敗,士氣尚未完全潰散,此時出兵決戰恐怕對大唐不利,不可輕敵冒進。】

  貞觀世界之中,李世民看到這一幕,臉皮頓時一緊,失聲道:

  “完了完了!”

  群臣也是面面相覷。

  李績忍不住開口道:

  “這都第三次了,不可能吧?”

  李世民扶額嘆息。

  “誰知道這個弱智李亨到底會做出什麼事情!”

  貞觀群臣提心吊膽,看著金幕。

  【李亨確實是吸取了一些教訓,又派人去徵求李光弼副將僕固懷恩的意見。】

  【僕固懷恩早就想取代李光弼,覺得這是一個機會,便堅決支持出兵決戰,希望能以此讓李亨撤掉李光弼,任命僕固懷恩為主將。】

  【李亨見監軍太監和副將都覺得可戰,就派出十幾波使者不停催促李光弼出戰。】

  畫面一轉,李光弼率領浩浩蕩蕩的唐軍,抵達了洛陽城外。

  這位大唐主帥的臉上明顯是無奈的表情,叮囑麾下眾將。

  “發現任何情況不對都不能冒進,知道了嗎?”

  眾將齊聲應是,只有僕固懷恩在一旁不以為然。

  【李光弼下令在險要之地佈陣,結果僕固懷恩公然抗命,在洛陽城外平原地區紮營佈陣。】

  【史思明下令在城郊丟棄大量財物,製造出叛軍棄城而逃的假象,僕固懷恩見狀立刻出擊。】

  畫面之中,僕固懷恩所部的唐軍士兵見到樹林內外都是財物之後頓時大喜,紛紛上去哄搶,原本井然有序的陣型頓時變得一片混亂。

  甚至還有不少人因為搶奪財物的緣故而對自己人大打出手。

  就在此時,北邙山之中,突然殺出了大量叛軍。

  正忙於搶奪財物的僕固懷恩所部頓時大亂,瞬間就被殺得潰敗。

  李光弼見狀大驚,竭力想要組織陣型。

  不曾想,剛剛組織好的陣型,直接就被僕固懷恩所部的潰兵給衝散到了。

  史思明帶著叛軍趁勢掩殺過來,唐軍頓時大敗。

  【這場失敗讓唐軍損失了近萬精銳,李光弼和僕固懷恩只能撤退到聞喜,對洛陽至關重要的河陽三城和陝州東部又一次落入叛軍掌控之中。】

  看到這裡,歷朝歷代的皇帝們這一次都不震驚了。

  秦始皇有些無奈地揉了揉太陽穴。

  “雖然是華夏朝廷失敗,但是朕現在怎麼還有點想笑了呢?”

  扶蘇:“……”

  大秦群臣:“……”

  此刻的大秦君臣,心中都充滿了無以倫比的荒謬。

  終於,扶蘇忍不住開口道:

  “這該不會是金幕作者故意編出來的故事吧?”

  不少大秦臣子也是連連附和。

  “太扯了!”

  “都已經犯過兩次錯誤了,怎麼還能有第三次呢?”

  秦始皇瞪了扶蘇一眼。

  “胡說八道什麼?金幕之中可是有大唐之後其他朝代的皇帝在觀看的。”

  “若是金幕作者當真亂編,那個大嘴巴趙匡胤早就跳出來了!”

  話音剛落,金幕之中就飄過一條彈幕。

  【宋太祖趙匡胤:歷朝歷代的皇帝同仁們都看到了吧?這些大唐的皇帝,那是出了名的髒,而且腦子還不好,哈哈哈!】

  秦始皇看著彈幕默然片刻,對扶蘇道:

  “你看,趙匡胤證明了金幕作者是對的。”

  扶蘇:“……”

  唐初世界之中,李淵一臉心累的表情,重重地靠在龍椅椅背上,一句話都不想說。

  在場的唐初群臣也是死一般的寂靜。

  直到一聲稟報打破了這種寂靜。

  “陛下,太子殿下和秦王殿下凱旋歸來,正在大殿之外候見!”

  李淵有氣無力地一抬手。

  “宣他們進來吧。”

  很快,李建成和李世民兩兄弟就喜氣洋洋地走了進來。

  “父皇,兒臣幸不辱命!”

  兩兄弟這一次可是擊敗突厥,拿下漠南草原,取得了一場空前大勝。

  故而他們分外的喜悅。

  李淵嗯了一聲,勉強扯出一絲笑容。

  “好,不錯,你們都辛苦了。”

  群臣也是意興闌珊地開口。

  “太子殿下威武。”

  “秦王殿下英明。”

  李建成和李世民見狀,也察覺到了不對。

  李建成忍不住道:

  “父皇,難道朝中發生了什麼事情?”

  李淵苦笑一聲,有氣無力地指了指金幕,對著李世民道:

  “世民啊,來看看你的曾孫和玄孫,究竟都做了些什麼好事吧!”

  ……

  貞觀世界之中,坐在皇位上的李世民直接笑出了聲。

  “好好好,又來是吧?”

  “兩次了都不長記性,還要再輸第三次是吧?”

  李世民的笑聲異常爽朗,傳遍整座大殿,讓群臣都不由面面相覷。

  陛下這是啥情況?

  最熟悉李世民性情的長孫無忌心中一緊,大感不妙。

  完了,陛下的心態這是崩了呀!

  還沒等長孫無忌想好對策,李世民突然收斂了笑意。

  砰一聲,沉重的御案竟被李世民一腳踢倒在了地上,上面的諸多物品嘩啦啦掉了一地。

  李世民憤怒欲狂,破口大罵。

  “這個李隆基和李亨,簡直就是朕平生所見,最他娘白痴的一對父子!”

  大唐群臣聞言,都是一臉古怪的表情。

  好吧,祖宗罵後代,也沒啥毛病就是了。

  李治身體一抖,恨不得在地上找個縫鑽進去。

  此刻李治的腦海之中就一個念頭。

  “父皇,別看我,別看我。”

  李世民的視線落在了李治身上。

  李治身體瞬間僵硬,動彈不得。

  李世民淡淡道:

  “治兒,你教育後代的能力,的確是有待提高啊。”

  “怎麼,你滿腦子就只有怎麼納朕不要的才人,連子女的教育都顧不上了?”

  李治的汗水嘩啦一下就淌了下來。

  他很想跪地大喊一聲,父皇,兒臣是冤枉的。

  但考慮到金幕視頻之中播放過的內容,李治非常明智地放棄了這種嘴硬的行為。

  “兒臣知錯了,還請父皇責罰。”

  李世民聞言,突然有些說不出話。

  責罰,責罰啥?

  嚴格來說,李隆基和李亨的行為,還真不是李治的問題。

  從視頻來看,李隆基出生時,李治應該已經死了(不然李隆基也不會從小就被囚禁)。

  李世民默然半晌,嘆了一口氣。

  “天家無親情啊。”

  這位大唐皇帝,突然明白真正的原因了。

  親情!

  這些大唐的皇族們,對自己流淌著同樣血脈的親人們,壓根就沒有什麼情感。

  李世民如此,李治如此,李旦、李隆基乃至李亨,也同樣如此。

  別的朝代,或許還會虛情假意的裝一下。

  但大唐嘛,都玄武門之變了,老祖宗都不裝了,咱們後代裝什麼?

  李世民突然感覺到了迷茫。

  難道說,三個兒子之中,無論選擇哪一個,都避免不了這種結局嗎?

  這位貞觀大帝,在幾十年的人生之中,極為罕見的,不知該如何是好!

  就在此時,李治突然想起什麼,乾笑一聲道:

  “父皇也不必如此悲觀,大唐國運應該還不至於就在李隆基和李亨身上斷絕,之前幾次慘敗,不也被救回來了麼?”

  李世民頓時又火了,怒氣衝衝地開口。

  “你這是什麼混賬理論!”

  “難道說大唐只能先敗後勝不成!”

  李治這下是徹底不敢說話了。

  金幕之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圍攻洛陽的失敗,雖然給大唐朝廷方面造成了巨大的震動,但由於只陣亡了一萬不到,對唐廷實力的削減是有限的。】

  【史思明在洛陽解圍之後信心大震,分兵兩路,北路以其子史朝義作為主將進攻陝城,南路以史思明親自領兵進攻潼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