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林嬴政 作品

第500章 李世民吐槽朱翊鈞不夠自信,國本之爭結束

  只要李世民坐上皇位,那個朝代的那個時代,就一定會成為千古流芳的盛世!

  李治站了起來,恭恭敬敬地朝著李世民行禮。

  “父皇今日教誨,兒臣茅塞頓開。”

  “謝父皇!”

  在場的大唐群臣,同樣也是心潮澎湃。

  這就是咱們大唐的貞觀大帝。

  這就是我們效忠的皇帝陛下。

  有此英主,不但是大唐的幸運,同樣也是貞觀朝所有臣子的幸運!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朱翊鈞和往常一樣,前來太后寢殿向李太后請安。

  “孩兒恭問母后金安。”

  朱翊鈞恭恭敬敬地行禮。

  孝道,是大明極力提倡的。

  天地君親師。

  對朱翊鈞而言,他或許叛逆。

  但在生下自己的母親面前,朱翊鈞確實是一個孝順的兒子。

  已經頗為蒼老的李太后點了點頭,道:

  “老婦安好,謝皇帝掛念。”

  “皇帝啊,你坐吧,老婦有些話對你說。”

  朱翊鈞有些意外,但還是在一旁坐了下來。

  李太后揮了揮手,示意所有閒雜人等退下,然後才開口。

  “皇帝啊,你今年也三十九歲,老大不小了,是該立個繼承人,安一安天下臣民的心了。”

  朱翊鈞聞言,臉色不由一變。

  但凡換一個人在朱翊鈞面前說這句話,朱翊鈞必然是翻臉怒罵下獄三件套。

  但這是他親孃!

  朱翊鈞深吸一口氣,緩緩道:

  “母后的意思是?”

  李太后嘆了一口氣,道:

  “老婦知道你不喜歡常洛那孩子,但他今年就二十虛歲了。”

  “是該做個決定了。”

  大明其實是有很成熟的皇太子教育制度的。

  像朱翊鈞從小接受的就是皇太子的教育制度,各種名師大臣親自教授朱翊鈞治國、做人的道德學問。

  高拱、張居正兩任內閣首輔都曾經是朱翊鈞的老師,這種待遇可不是一般皇子能享受的。

  朱常洛雖然是皇長子,但由於沒有太子的身份,所以即便如今虛歲二十了,也只是接受了普通的皇子教育,並沒有獲得真正的太子教育。

  名分這種東西可並不僅僅是名分,很多時候還和待遇息息相關,它是能改變很多事情,改變一個人命運的。

  朱翊鈞默然不語。

  李太后的潛臺詞,朱翊鈞當然聽得出來。

  你都三十九歲了,趕緊把朱常洛立為太子,讓他接受系統的太子教育。

  太子教育一般持續時間至少十年,現在就讓朱常洛開始,這樣過了十年後你也五十歲了,出什麼事朱常洛也有能力接班,大明也亂不了!

  朱翊鈞不想讓朱常洛當太子,也不想忤逆自家母后,所以只能選擇沉默。

  他已經做好了承受自家母后怒火的準備。

  左右也不過是罵幾句罷了。

  三十九歲的人了,還有老孃罵自己,那不是壞事,那是福氣!

  看到朱翊鈞這般模樣,李太后又怎麼會不知道兒子心中所想。

  她並沒有發怒,而是語氣平緩地說起了往事。

  “當年你皇祖父就不喜歡你父皇,說什麼二龍不相見,你父皇從小就沒有父親的疼愛。”

  “你父皇戰戰兢兢活了幾十年,大半輩子都活在恐懼之中,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被你叔叔取而代之。”

  “直到你叔叔死了,你父皇才終於鬆了一口氣。但就是這樣,你皇祖也沒冊封你父皇當太子。”

  “孩子啊,你能體會嗎?你父皇一輩子都沒當過一天皇太子!”

  “所以啊,他剛剛登基就迫不及待地把年幼的你冊封為太子,就是不希望你走他的老路,就是不希望你和他一樣大半輩子都如履薄冰,活得連一個普通人都不如。”

  “好不容易當上了皇帝,你父皇才享了六年的福,就丟下我們孤兒寡母走了。”

  說到這裡,李太后忍不住拿出手帕,抹起了眼淚。

  “常洛這孩子是乖巧懂事的,可他到了二十虛歲了,也沒過上幾天安心的日子。”

  “我一看到常洛,就想起你那苦命的父皇。”

  “皇帝,你真的要你的兒子也重走你父皇的老路,把你父皇的辛苦再吃一遍嗎?”

  “皇帝,你太狠心了!”

  朱翊鈞靜靜地聽著,看著眼前不停抹著眼淚的母后。

  這一刻,無數念頭在他心中百轉千回。

  宮殿之中無比安靜,只有李太后的哭泣聲。

  良久,朱翊鈞張開嘴巴,有些嘶啞地開口。

  “母后的意思,朕明白了。”

  “等會就讓司禮監和內閣那邊擬旨,立常洛為皇太子吧。”

  【萬曆二十九年,朱翊鈞在李太后的勸說下,終於立皇長子朱常洛為皇太子、三子朱常洵為福王、五子朱常浩為瑞王、六子朱常潤為惠王、七子朱常瀛為桂王。】

  【至此,持續多年的爭國本事件最終落下帷幕。】

  看到這裡,大唐世界之中,李治心情非常地複雜。

  朱翊鈞最終竟然還是輸了?

  父皇,果然是看透了朱翊鈞啊!

  東漢世界之中,太子劉莊大為疑惑。

  “朱翊鈞竟然就這麼輸了?”

  劉秀笑著看了劉莊一眼。

  “很難理解,是麼?”

  劉莊點了點頭,道:

  “兒臣覺得,朱翊鈞不應該,也不可能會輸的。”

  堂堂皇帝,執政了這麼多年,根基不可謂不深厚。

  雖然不召開朝會,但依舊大權在握。

  甚至還剛剛平定了哱拜之亂,抗倭戰爭。

  朱翊鈞這時候應該是威望極高才對啊。

  怎麼會輸呢?

  劉秀呵呵一笑,摸著鬍鬚開口。

  “朱翊鈞當然會輸,如果他能在爭國本事件中贏了,那才奇怪呢。”

  “啊?”劉莊越發疑惑,忙道:

  “還請父皇教導。”

  劉秀嗯了一聲,顯然對於劉莊的這種態度頗為滿意,開口道:

  “其實答案非常簡單,在朱翊鈞拒絕召開朝會那一刻起,他就必敗無疑了。”

  劉莊還是不懂。

  劉秀也不生氣,耐心解釋。

  “皇太子的冊封,最重要的一點就在於,必須要得到天下臣民的認同。”

  “都說皇帝受命於天,是天子。這句話啊,誤導了很多人,也包括朱翊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