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018 番僧和鐘錶

  洪濤用腳指頭仔細算了算,答案非常明確。別說只有明朝,再加上個清朝和民國,自己也只能選擇硬著頭皮上。好歹這些人和事能看得見摸得著,有動腦子想辦法打敗的可能性。

  沒辦法,蛐蛐再厲害也是蛐蛐,誰聽說過蛐蛐一口把人咬死了!

  按照這個思路,洪濤就要開始鬥蛐蛐的第一步了,先讓自己這隻蛐蛐汲取足夠的營養,長出健壯的身體和牙齒,做好將來上場撕咬的準備。

  但這個過程必須儘可能掩人耳目,一旦被皇帝、鄭貴妃看出端倪,勢必會遭到極大阻力,搞不好就得中途夭折。

  另外身邊的宦官和朝臣們也不是很好的幫手,只能採用欺騙的手段連蒙帶唬,短期利用可以,依舊不能讓他們發現自己的真實目的。

  自鳴鐘,就是洪濤無意中發現的好藉口。原本是打算先從印刷或者紡織行業起步,沒想到在大婚那天見到萬曆皇帝手裡拿著個鐘錶,還愛不釋手,得,就是它吧。

  說起來鐘錶行業比印刷和紡織行業的起點更低,也更容易掩飾。不是說它的科技含量低,恰恰相反,鐘錶的科技含量在明朝中後期必須非常非常高。

  高不可攀到的什麼程度呢,沒有歐洲傳教士親授,僅靠明朝工匠們自己開竅幾乎是不可能仿製出來的。別說製造鐘錶,光是這種思路就一時半會兒產生不出來。

  也正是因此洪濤才覺得鐘錶行業適合自己,明朝人越是不理解、無法想象,自己就越方便忽悠,方便到幾乎沒人能抬槓的程度,也就沒人能戳穿了。

  同時這種玩意也比較好賺錢,不用爆產能,僅憑少量產品就能獲得足夠豐厚的利潤。這樣一來原材料也容易採購,造成的影響最小。

  和它比起來無論印刷還是紡織,動輒幾十上百人,機器像半個房間大小,每日裡噪聲不斷,基本沒法在宮裡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