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131 老憤青有大用

  急不得?這個觀點把洪濤逗笑了。眼前的老夫子在明代屬於極端另類,卻依舊脫離不開固有的階級屬性,習慣性的站在統治階級角度來看待問題。

  要是連挖國家牆角中飽私囊的潮流都不趕緊想辦法制止的話,管理國家還有需要著急的事情嗎?對外戰爭是搶佔生存空間,對內戰爭是爭權奪利,表現得比較激烈,但這兩樣的破壞力都沒有挖國家牆腳來得徹底。

  “道德淪喪、世風日下,陛下更應該勵精圖治、宣揚教化,挑選德操上乘之輩充實朝廷,再整頓吏治,可事半功倍!”

  說起官員為何貪腐成風,李贄有自己的理解,主要是道德層面的。他認為想徹底解決這個問題,要從思想道德教育入手,讓更多人懂禮、尊禮,再從中選擇佼佼者當官,以此帶動朝廷風氣轉變。

  “我艹,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可這番言論聽在洪濤耳朵裡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不是不信,是事實證明遙不可及。全世界人民各顯其能努力再發展幾百年,也距離這種狀態非常非常遠。

  “精神境界……此語甚妙也!”對於這句來自幾百年後的話李贄聽著有點費勁,但仔細琢磨一會兒還是弄明白了,然後就摸著鬍子不住點頭。

  “朝廷像個大染缸,道德高尚者待不住,道德低下者如魚得水。若不是陳矩出手相救,李師您恐怕也改變不了絲毫。朕的尚書、御史、巡撫們不是天生如此,他們入朝為官時也都有一腔熱血和遠大抱負。

  要宣揚教化,可以由民間興起,但最終的考核還是官員。他們不可能違背自己的利益,所以您教出來的學生只有兩條路可走,要不入朝為官隨波逐流,要不閒雲野鶴出汙泥不染。朝廷依舊是朝廷,耗費畢生精力於事無補!”

  妙不妙洪濤不清楚,但如何改變必須講明白。李贄的想法過於樂觀了,沒有可行性也不符合邏輯。怪不得他在朝堂裡沒幾個追隨者,明顯出力不討好的事情,除了個別馬經綸之流,沒幾個人樂意幹。

  “……那陛下想怎麼做?”說話間李贄的棋局陷入了被動,想了想沒找到解決辦法乾脆不下了,專心致志聊正事。

  “朕幼時宮裡有兩株石榴樹長勢極好,每年都會結滿石榴,甜甜酸酸的。但有一年其中一棵長勢突然停滯,樹葉發黃開花極少。

  朕去求母后想辦法,母后說是土裡長蟲了,每日啃咬根鬚,光治枝杈無用,想救活要連根拔起,捉盡土中之蟲,才有可能重新開花結果。

  王安挖開樹根,果然有很多指頭大小的肉蟲子,個個吃得白白胖胖。把它們殺死,再把土仔細過篩,兩年後石榴樹終於重新開花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