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131 老憤青有大用

  《道德經》有云,治大國若烹小鮮。治理國家其實不難,道理都在日常生活中每日循環往復,之所以歷代君王視而不見,不是看不到而是做不到。

  國家就是樹,禮法道德就是根,貪腐毀的不是太倉的枝葉,而是禮法道德之根,是在挖帝國的根基!這個道理滿朝文武沒有不懂的,但知道歸知道,做又是另一回事。https:/

  想讓他們改變非常難,幾乎不可能做到,就像讓蟲子不吃樹根一樣難。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得先解決人,砸爛原有的體系,在其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重頭來過。”

  洪濤的口才沒的說,講起小時候的事情活靈活現,就好像真有一大堆肉蟲子在桌上蠕動,聽得王承恩有點身臨其境,直咧嘴。

  可惜都是瞎話,一個字真話沒有,啥石榴樹啊,景陽宮裡除了荒草狗屁也沒有。編故事只是為了隱晦的比喻,讓李贄聽懂自己的思路。總不能說等我手裡有軍隊了就把朝臣們全抓起來挨個抄家,那樣太露骨了。

  “……臣對種花草也略知一二,樹越大越難離土,挖出樹根很可能會死。”

  李贄應該是聽懂了,端茶杯的手在微微顫抖,嘴唇也在顫抖,帶得鬍子跟著顫抖。半晌才抬起眼皮,深吸一口氣,問出個很不合時宜的問題。

  “做任何事都有風險,朕做皇子時每日都有可能被人幹掉,當了太子同樣不安穩,要是怕的話早就瘋了。李師,你肯為了學派之爭出頭不畏生死,朕也願意為了國家興盛搏一搏,這就叫本份,本該如此!”

  雖然話不好聽,但意思是對的。洪濤的計劃至今為止算是執行的比較順利,還有點超額的意思,但依舊不敢打保票百分百能成功。

  在他的觀念裡世界上就沒有百分百的事情,啥都不做最保險。如果有非做不可的事,先儘可能考慮周全,可行性達到八成以上就可以義無反顧的押上了,剩下二成交給老天爺,算是對它起碼的尊重。

  “……臣斗膽自薦,這把老骨頭願為陛下驅使,死而無怨!”聽到皇帝誇自己不畏生死,還相提並論,李贄的人來瘋毛病又犯了。

  他如果生在後世就是個標準的憤青,還不是光口頭上說說,是身體力行派的,只要有人能理解,刀山火海也敢衝,愛誰誰!

  “呵呵呵,那朕就不客氣了,確實有求於李師,也非李師不可為也!”可惜他遇到了洪濤這個沒臉沒道德沒人性的三無產品,道德越高吃虧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