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135 天下烏鴉一般黑

  顧家和葉家一樣都是無錫縣人,買賣做得沒有葉家大,但也不是楊漣那樣的小門小戶,眼光必須更長遠,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周全才能做決定。

  有的讀者隨便上網搜搜就發現顧憲成的家庭出身很貧寒,父親是個賣豆腐的,經常入不敷出,怎麼可能比書香門第的楊漣家境還殷實。由此就得出一個結論,作者不知從哪兒看了地攤文學或者乾脆瞎編。

  怎麼說呢,這就是目前中國歷史的現狀。從網絡到實體書,滿眼全是假資料,包括很多教科書裡的內容也因為某種目的,故意把白的說成黑的,讓人從小就被動接受謊言,從此認定為事實。

  顧憲成家裡貧寒不貧寒作者找不到史料記載,但在無錫張涇鎮元吉弄內有座顧憲成紀念館,作者在探望朋友的時候順路實地看過。

  這座紀念館用的是顧家老宅,原名端居堂,是由顧憲成的父親顧學所建。南方宅院作者不太熟,到底屬於什麼檔次也說不準。

  但從直觀上衡量,這座宅子相比京城的官員府邸一點不差。雕樑畫棟應有盡有,四面迴廊環繞,還有花園、亭臺水榭、假山,雅緻幽靜。

  建這麼一座大宅院花了多少錢作者也查不到,但可以肯定絕不是小商販賣豆腐能掙下來的。保不齊顧學確實在年輕剛起步的時候賣過豆腐,掙到了第一桶金,然後就被有心人截取拿來定性為貧寒家庭出身。

  為什麼會這樣呢?肯定不是疏忽,更不是大意,而是需求。寫這些資料的人比作者心裡明白的多,但為了混口飯吃只能這樣寫,否則就叫xx不正確。

  從葉茂才、顧憲成、顧允成、楊漣等人的家庭出身推算,東林黨的中堅力量也不會是出身貧寒的老百姓,道理很簡單,圈子。

  後世里弄個群啥的也有圈子,富二代們絕不會和屁民在一個群裡整天嘰嘰歪歪談天說地,人家沒這個功夫也沒這個需求。如果真碰上了趁早退群,或者捂緊口袋,有天大的便宜也一分錢不能掏。

  那麼問題來了,像顧憲成、楊漣這類富二代為何不在家裡享福,非得上躥下跳使勁兒折騰,最終還把小命都給搭上了呢?

  聽著是挺不合理的,實際上卻是社會規律。縱觀歷史,幾乎每個朝代內帶頭反抗當權者的通常不是最底層百姓,以富二代和官二代居多。

  原因很簡單,只有他們才能在吃飽飯之後多看書、四處瞎溜達、滿腦子理想,並有能力付諸實施。底層百姓連明天的午飯還沒著落,沒時間也沒精力胡思亂想,更沒能力去追求精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