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144 經濟賬

  如果當地沒有宗室功勳和廟宇,也不會玩飛灑和詭寄該咋辦呢?沒關係,還有辦法,比如說拖欠。找各種藉口少交稅糧,並承諾明年補齊。然後找個除了條賤命啥都沒有的流民,讓他代替自己去挨杖責,同樣花不了幾個錢。

  還有更狠的,反正也是交不上稅,乾脆就放棄田地,帶著全家鑽進山溝子當流民,找到合適的耕地刀耕火種自給自足。後世裡很多隱藏在山溝裡的小村子,就是當年躲避戰亂或者逃稅流民建立的。

  找不到也不是末日,還可以四處流浪,專找大城市鑽,要飯吃總比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勞作一年,結果交完稅仍舊餓肚子強。

  當地官員面對這種情況通常來講也不會玩了命追究,他們三年一考核,保不齊下一任被分去什麼地方,如果太較真反倒容易引發民變,不光影響自己的名聲,還會給上官添麻煩。

  地方官沒辦法,朝廷同樣也沒辦法,換誰去治理,只要不能更改稅法,都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那就只能睜隻眼閉隻眼假裝看不見。

  歷任皇帝在登基、生皇子、冊封太子的時候,都會假惺惺的來個赦免,把之前拖欠的稅糧免掉一部分,以期讓成為流民的農戶減輕負擔,及早返回家鄉繼續種地納糧當韭菜被收割,但黃鼠狼給雞拜年的戲碼唱得次數太多就失去了忽悠效果,收效甚微。

  農稅這邊虧空越來越大、入不敷出,從根本改變現行制度又難上加難,換個思路,能不能提高其它方面的財政收入,用來彌補虧空呢?

  比如商稅,答案是不成!明朝的治國理念是重農抑商,上百年間就沒鼓勵過百姓經商,突然間向商業化轉型談何容易。

  再說了,縱觀中國歷史,只要是朝廷不鼓勵的事情,99%全是利潤特別高的。普通百姓無法染指,卻不意味著權貴階層也不能幹。

  實際從明朝中期開始,官僚資本就大規模進入商業領域了,皇帝和朝廷全都心知肚明,但誰也沒法挑明,嘴上還得繼續嚷嚷以農為本的廢話。xbiquge.org

  向官僚資本收稅?這恐怕要比御駕親征一舉蕩平漠南、漠北韃靼各族還危險。敵人不管多兇殘好歹能看見,官僚資本的主體是朝廷官員、宗室和勳貴,多收一分錢他們也得急眼。

  惹了眾怒,皇帝分分鐘會因為睡午覺姿勢不對、落水感冒、吃錯藥、隨便上廁所被死亡,實在不成還可以被宮女、太監亂棍打死,反正是誰動了他們的蛋糕誰就得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