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311 分贓

  可後面這句評語就有點誅心了,手握海軍大權的總督與皇帝身邊的太監交情太深,放在哪朝哪代也是隨時被掉腦袋的舉動。

  “沒必要惶恐,應該感到自豪才對。王承恩自小入宮,從未涉及朝政,更不會勾結外臣。可他卻甘願冒著風險與伱開脫,這是為何呢?

  因為你現在的所作所為,除了為自己和袁家的將來,還是在為大明江山社稷鞠躬盡瘁。朝臣們彈劾、士紳們暗地詛咒,那是他們目光短淺包含私心。只有真正希望大明昌盛之人,才會懂得你做的是多麼正確。”

  有時候下屬與領導相處總是戰戰兢兢,根源就在於誰都不是想做事,而是憋著玩人。領導整天琢磨下屬是不是忠心,下屬日日揣摩領導滿不滿意。在這種環境裡,很容易過分解讀一些言語,造成誤會。

  放到皇帝和大臣頭上,這種現象就更嚴重了,且成為了一種風俗,愈演愈烈。官員們根本無法正常上奏,皇帝也聽不到實話。為了活命,大家全玩虛的,全不幹實事,進入了惡性循環。

  洪濤想改變的不光是大明政體,還有大明官場的惡習。辦法很簡單,由自己做起,先影響身邊的人,再向四面八方輻射。這種方式速度雖然慢,勝在有效。套用古人的解釋,四個字,上行下效。

  “陛下謬讚了,臣只是做了陛下想做的,不敢居功。”這話讓袁可立聽著太貼心了,眼淚差點沒下來。

  從被啟用為漕運總督至今已經七年了,自己總是處在皇帝與朝臣們交鋒的第一線,承受的壓力沒有一天減少過,以至於被大部分同僚所排擠、敵視。

  箇中滋味除了當事者外人很難體察,包括家裡人。皇帝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說句公道話,就是最大的認可,比封侯還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