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337 會算賬的才是好官

  去年的數字朕還沒收到,前年從呂宋運往濠鏡澳的白銀高達1600餘萬兩,通過佛郎機人商船從日本轉運的白銀超過了500萬兩。

  乍聽起來我們的買賣挺紅火,應該是賺了大錢。可是仔細想想,前年朝廷收到的商稅是70餘萬兩,市舶司的抽分也是70餘萬兩,其中還包括了督餉館的文引和船課。兩者相加還不足從濠鏡澳輸入白銀的十分之一,餘下的呢?”

  但想把進出口貿易的原理和原則講清楚,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在後世裡隨便找個初中生,五分鐘就能講完且大致理解,但在明代,面對學問和執政能力最強的群體,講一個時辰估計都沒啥效果。

  這不是誰聰明誰笨的問題,而是時代的侷限性。為了能讓這些朝廷大員儘可能的聽明白,洪濤只能編故事,像對待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一樣化繁為簡,先不聊原理,只說現象。

  “……”可是這個問題一出,房間裡又變的鴉雀無聲了。原本對新知識、新領域有點興趣的官員們馬上低下腦袋垂著眼皮,恍如老僧入定。

  “朕並不是要追究銀子到了誰的手裡,而是在講明白道理。每年輸入了海量的白銀,可是從朝廷到民間並不見有多富裕,即便是走私最猖獗的福建和廣東,當地百姓依舊很窮,當地的富戶也不見比別的地方多很多。

  既然你們不願意答那朕就不勉強了,這些銀子確實進入了大明,卻沒有被更多人賺到,而是全到了少部分人手裡。他們拿了銀子之後除了買更多地、蓋更好的宅子、穿金帶銀、綾羅綢緞,其餘的都藏了起來。

  剛剛朕就說過,貨物必須流轉起來才能生錢,銀子也是一個道理,把它埋在院子裡一百年,挖出來依舊是原來的模樣,不會多一分一釐。而拿出來投入到工廠、礦山、種植園裡去,每年都會有分紅,都能下小崽兒。

  另外銀子並不是越多越好,它既不能吃也不能喝,能讓國家經濟運轉起來就夠了。再想多賺就不能只盯著銀子了,糧食、礦產、木材、煤炭、香料才是真正的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