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470 塞王

  司禮監秉筆良善的嗓音還是不錯的,比王安和王承恩都渾厚,朗讀技巧也掌握的恰到火候,不急不緩字字清晰。可是皇帝好像聽著不太順耳,眉頭越皺越緊,剛聽了半截就出言打斷。

  “速讓袁可立派松江造船廠工匠查明吳淞江水情,如情況屬實,發內閣擬旨,若誇大其詞,就讓歸子顧回上海老家當魚鱉去吧!”

  “朝鮮國……”王安和良善對視了一眼,覺得這麼處置雖然粗暴了些也算合理。風聞奏事確實是言官們的權力,可是用在災情上未免有些卑劣,如果歸子顧真的這麼做了,那隻能算他倒黴。

  “先等等,王安,你去把東廠裡有關代王、晉王、慶王和肅王的卷宗都拿來!”剛要彙報一下個事項,結果又被打斷了。

  “……萬歲爺,除了東廠,錦衣衛和宗人府也有相關記載。”不愧是從小陪著皇帝長大的,只要看一眼表情就知道事情大小,馬上開始拾遺補漏。

  “都一併拿來,不要說是朕想看,找個不引人注目的藉口。再幫朕想想,朝臣中有誰對這幾位藩王瞭解的比較清楚?”皇帝終於把頭抬了起來,向王安點了點頭,然後又提出一個要求。

  “萬歲爺,若論史誰還能比翰林院的修撰更精通?”王安眨巴眨巴眼,知道皇帝健忘症的毛病又犯了,連忙上前兩步湊到御書案近前,壓低聲音提醒。

  “……草!王承恩,去請禮部左侍郎明日巳時後入宮,就說朕想聽史了!你們倆也把手裡的差事先放放,陪朕一起把這幾家藩王府的案卷找出來。”

  屬下很顧及皇帝的面子,可皇帝自己卻不太注重儀表,重重一巴掌拍在額頭上,嘴裡隨即出來個古怪的發音。

  王安說的沒錯,做為皇帝想找個熟悉各家藩王底細的人太容易不過了。翰林院不就是幹這個工作的嘛,裡面有大明最好的文學家、哲學家,自然也不缺史學家。

  其中最讓洪濤喜歡的就是朱國祚,這傢伙是個學霸,萬曆年間的狀元,除了為人有些死板之外,肚子裡真有東西。登基初的幾年他也是廷筵的講師之一,謀反案後由於無黨無派才被進遷為禮部左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