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500 噴死一個

  “陛下聖明,陛下仁愛,臣等拍馬難及。許御史年老體衰,世事難料,幸得陛下回護,許家應感恩戴德!”

  驚詫過後,大學士方從哲率先行稽首禮,待一眾朝臣先後跪地,才代表在座的所有人,連同許家,把讚美之詞一一奉上。

  也不全是虛的,其中沈應文、高攀龍必須實心實意。一個是參與了陰謀的策劃和執行者,一個是輕信於人,差點被當了槍使的二傻子。如果皇帝不寬容,全定成欺君罔上一點不冤,再加上個圖謀不軌同樣合適。

  不管政見有多麼不同,誰也不想被當成反賊誅殺。這種罪名一沾上不光人和家沒了,一世英名也跟著沒了,還沒人會同情。

  “朕也沒那麼仁慈,參與者必須要予以懲罰,只是為了大局不宜公開罷了。沈應文,年逾七十,也該頤養天年了,捐出一半家產回原籍為民吧。”

  皇帝是不是仁慈之君還有待商榷,但他絕不是吃虧之人,這一點必須很確定。之所以不追究官員的罪責,和寬容沒有半點關係,只是不想節外生枝,給新政添上負面消息。

  可不降罪不意味著不處罰,名單上的所有涉事官員全要主動遞交辭呈,再把家產捐獻出來一半,再把退休後的待遇剝奪。

  別嫌處罰太重,就這樣還要把嘴閉緊,對外只說工作失誤,罪有應得。如果有人覺得不公平,四處招搖,那大家就都別要臉了,該怎麼辦大明律上都寫著呢。

  “臣感激涕零,萬歲萬歲萬萬歲……”沈應文此時的心情只能用四個字形容,死裡逃生。如果不是心腦血管還算堅韌,他恐怕也得跟著許弘剛一起撒手人寰。

  “臣有視察之責,罪不容恕!”緊跟著認罪的還有高攀龍,雙手摘掉烏紗,一臉死灰。

  在意外接手大理寺卿的時候,他就做好了有一天人頭落地的準備。明擺著的,皇帝是不想放過東林一脈,打算趕盡殺絕。但又不願揹負嗜殺之名,故意把自己放在高位上等著抓小辮子。

  但經過幾年的相處,他發現之前的想法可能有不小的出入。皇帝確實對朝中派系非常痛恨,但並沒有借題發揮致自己於死地的意思,反倒是時不常表露出修訂律法,整頓吏治的意思。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