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537 工廠和民風

  袁可立親自出面找了上海縣的縣太爺,先曉之以理,道明瞭其中的利害關係,再拿出皇帝親軍的名頭一頓施壓,然後就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當然了,由造船廠出工出料,為縣太爺小舅子造兩艘雙桅快船是正常的生意往來。人家也不是不給錢,三十兩銀子一艘。價格是低了些,可造船廠正好有一批下腳料,扔了也是浪費,三十兩足夠工錢了,事情就這麼巧嘛。

  有了縣太爺的默許,造船廠旁邊的一大片荒地就成了名正言順的生活區。要說造船廠裡的工人是真能幹,不到兩個月,通往縣城的碎石路就完工了,再過一個月,巨大的棚屋也拔地而起。

  棚屋裡沒有機器設備也不是船臺,而是一排排的木頭案子。凡是想來此販賣貨物的商販,只需按月繳納少量衛生費即可獲得一個床鋪大小的案子,用來擺放貨物供造船廠工人們挑選購買。

  剛開始只有三五個賣吃食的小販抱著有一搭無一搭的想法來試試水,結果買賣挺不錯。雖然工廠裡提供一日三餐,但種類有限,管飽不管好,每月都有不錯收入的工人們隔三差五就會跑到生活區裡換換口味。

  一傳十、十傳百,前來試水的商販越來越多,販賣的種類也逐漸豐富了起來。然後就有人看到了更大的商機,不再滿足於在棚屋裡擺攤銷售,在諮詢了造船廠的管事之後馬上破土動工,在棚屋邊上蓋起一座正規酒樓,名曰觀海樓。

  兩層樓裡有茶有酒,有散座有雅間,專門從蘇州府請來有點名氣的大師傅掌勺,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不再走薄利多銷的路子,而是瞄準了兜裡銀子充裕的大匠。買賣非常紅火,想進雅間吃一頓得頭天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