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552 百年大計和頑疾

  大明朝的頑疾其實和大宋朝沒什麼差別,也是冗兵、冗官為主。但這兩個朝代所面臨的外部環境又不太一樣,所以解決方法和先後次序不能照搬。

  大宋朝面對的遼國、金國、西夏和蒙古,有一個算一個,在當時都是武力值極其高漲的存在。還都是遊牧民族,想和他們對抗如果沒有跨時代的武器,唯一的辦法只有增兵,靠數量彌補質量。

  大明朝所面對的敵人就弱多了,北元也好,漠南漠北蒙古也罷都處於衰落期,與當初的蒙古帝國實力不可同日而語,建州女真雖處於上升期,怎奈體量小且成氣候比較晚。

  而且大明朝並不缺馬場,還有長城防線的地理優勢所依託,再養著數量龐大的軍隊,又不實施進攻戰略,只能說明一個問題,軍事組織能力太弱。

  為啥弱呢?一個字,錢!大明朝太窮了,不管是被官僚資本中飽私囊還是讓走私猖獗掏空稅賦,反正結果都一樣,中央政府收不到錢。沒錢養兵,只能眼看著衛所制度土崩瓦解,拆東牆補西牆,最終於事無補。

  所以想解決冗兵問題首先就得搞錢,這一點洪濤正在做,且有了效果。但俗話說的好,摟錢的耙子頂不上無底的匣子。搞再多錢,如果裝錢的匣子底有洞,到頭來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而匣子上的洞,就是大明朝數量龐大的官吏。官吏靠中央政府的財政養活,胥吏則靠地方政府的財政養活,基本都一個意思,全是吃稅收的。

  (順便提一句,明朝的人口數量和官員比例並不算最高,清朝更厲害,到了幾十個人養一個官吏的程度。而根據國家家公佈的數字,到2019年公務員719萬、事業編3100萬、離退休人員900萬,差不多是30個人養一個官員。這還是保守估算,公開數據到底包不包括所有吃財政的人員,比如各地輔警等還是個問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