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591 鐵軌

  當然了,這只是理論上的評估,真到了戰場上誰也無法保證不出現意外,這也是必須御駕親征的主要原因。

  不是說自己帶著勇氣光環,而是到了關鍵時刻有皇帝在身後站著能會讓士兵們晚一刻鐘再逃跑。別小看這一刻鐘,很多時候雙方都在咬著牙硬挺,誰多挺一刻鐘對方可能就先崩了。

  只要經歷過一次大戰的洗禮,多一半士兵就會產生抗體,下次再遇到相同的場景,害怕照樣害怕,卻多了些自控能力。不再六神無主就是可戰之兵,多來兩次,當見慣了鮮血和殺戮,把勝利習當做以為常時,就成了無所畏懼的強兵。

  “煉焦廠的大匠和臣提了件事兒,說是從煤礦到洗煤廠的木軌太不禁用,時常會被運煤車壓裂。去年底有一輛運煤車因為木軌斷裂翻覆,駕車人和騾馬無大礙,卻砸死了兩名路過的工匠。

  事後光清理煤車修復木軌就用了兩天半,所有煤塊都運不過來,差點讓煉焦窯停工。他想再修一條軌道,如果一條壞了還能用另一條。

  臣想了想,再修一條軌道不能相距太近,沿途還需另架新橋,費用巨大。若是在原來的路基上用鐵軌代替木軌,是否可行還需陛下指點。”

  說起工作上的問題,李之藻沒提什麼技術難題。煤鐵的開採、熔鍊、鑄造,從永定河鍊鐵廠開始已經運行了小十年,每道工序基本都形成了固定模式,除了認真執行和細化之外沒什麼可以大改動的環節。

  但有一件事必須得皇帝做主,主要是牽扯到很大的工程量和資金投入。能不能用新思路代替舊的也得聽聽皇帝的意見,畢竟這玩意誰也沒搞過。

  “好嘛,先是炮樓,現在又來鐵軌了,看來朕今晚是別打算睡覺了!去把鍛造和鑄造的大匠們叫來,一起研究下鐵軌該如何造!”

  雖然李之藻只是隨口一提,也沒有細緻的方案,卻還是觸碰到了洪濤的爽點。鐵軌啊,如果能把這玩意搞出來,下一步就可以重點研發蒸汽機了。

  一想到自己坐著裝甲列車巡視歐亞大陸,洪濤立馬就不困也不累了,把飯碗一推,不顧王承恩擠眉弄眼的提醒,就要當場召開技術研討會。